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七)

时间:2017-09-24 03:00:2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3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认为必须以生产原则为基础自下而上地改组党的领导机关,从而保证对工来源:91考试 网农业生产的更具体的领导。在现有的边疆区、州的范围内一般成立两个独立的党组织:
──在工业、建筑业、交通业、学校、科学研究所、设计机构以及其他工业生产和建筑服务的机关中工作的共产党员联合起来成立一个边疆区和州的党组织;
──在集体农庄、国营农场、实验站、农业学校和科学研究所、农业原料加工企业、采购机构以及其他与农业生产有关的机关和组织中工作的共产党员联合起来也成立一个边疆区和州的党组织。
为了改进对国民经济的领导,认为在苏共中央、加盟共和国党中央设立中央工业生产领导局和中央农业生产领导局。
【注】这是1962年11月23日,在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上,根据赫鲁晓夫所作的报告中,做出《关于发展苏联经济和改组党对国民经济的领导的决议》的部分内容。
材料二:大家知道,两年前,根据所谓生产原则,对党组织进行了改组,……生活并没有证实这种改组是适时的和适宜的,这种改组是在缺乏应有的准备、不考虑它的全部后果的情况下没有必要匆匆忙忙地进行的。
用所谓生产原则代替按地区生产特征建立党组织的原则,客观上使党政机关和经济组织的职能、权力和义务相互混乱,使党委会代替经济机关。改组的结果,作为行政经济单位的区,在党和国家的关系上应付不过来。
最近两年来,管理机构没有精简,州和边疆区的机构却大大的膨胀起来,而区一级环节则严重削弱。干部工作条件更加复杂了,工业中心支援农业的可能性减少了。此外,由于把党、政、工会和共青团的机关都划分为工业的和农业的机关,这样引起的困难和缺点,大大影响了对居民的服务,给他们造成了许多不便。
【注】这是1964年11月18日,在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闭幕后,苏联共产党机关报《真理报》发表题目为“忠于列宁的组织原则”的社论中的部分内容。
材料三:一、为了加强党及地方机关在共产主义建设中的领导作用,更加顺利地解决每个州、边疆区及共和国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的任务,认为必须恢复按地区生产特征建立党组织及其领导机关的原则,这一原则是党的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所通过的苏共党章中极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在原被分为工业党组织和农业党组织的州和边疆区,恢复统一的州、边疆区的党组织,把州和边疆区的所有共产党员,不论他们从事工业工作,还是从事农业生产,都联合在一起。边疆区、州的党组织建立统一的边疆区、州的党委会。
三、认为必须把集体农庄国营农场生产管理局党委会改组为区党委会,集中对各级党组织,包括该区的工业企业和建设单位党组织的领导。
撤消以前在农业地区、州中心和共和国中心建立的工业生产(地区)党委会。
【注】这是1964年11月16日,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上,通过的关于把州、边疆区工业党组织和农业党组织合并的决议中的主要内容。
(1)依据材料一,指出赫鲁晓夫时期加强经济中党的领导的措施。(6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形成这一结构特征的社会条件。(6分)
(2)依据材料二,归纳赫鲁晓夫党组织改革的不足。(9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勃列日涅夫与赫鲁晓夫对党组织改革的不同点。(7分)
(4)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苏联的改革作出简要评价。(9分)


参考答案:(1)构成:全国按行业成立工业党组织和农业党组织,(3分)国家成立工业生产领导局和农业生产领导局。(3分)社会条件: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3分),国家完成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3分)。
(2)不足:事实证明这一改革是错误的(3分);混淆了党政机关和经济组织的职能(3分);影响了整个国家的管理(3分)。
(3)依据不同:行业生产原则和地域生产原则(4分)思路不同:后者否定前者(3分)。
(4)依据材料:两次改革最终回到原点,没有意义。(3分)结合所学知识:两次改革都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3分),苏联最终的改革偏离社会主义本质,导致苏联改革完全失败(3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下列符合图一、二中两人改革的共同点的是(  )。

①都在工业领域进行改革
②改革在理论上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
③二者的改革在一定时间内取得了一定成效
④二者的改革导致苏联解体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图中的人物分别是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①是二者在内容上的相同点,②是二者改革最终失败的根源,③是二者改革的成效,④应为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苏联解体。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917-1918年度苏俄政府征购粮食7?340万普特(1普特=16.38千克),1918-1919年度为10?790万普特,1919-1920年度为21250万普特。征购粮食数量急剧增长的状况出现,主要是由于?
[? ]
A.解决一战的破坏
B.战时共产主义经济政策的实行
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D.抗衡美国霸权的需要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黄苇町在《苏共亡党十年祭》中说:“……当时的苏联社会科学院曾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被调查者认为苏共仍然代表工人的占4%,认为代表全体人民的占7%,认为苏共代表全体党员的也只占11%,而认为苏共代表党的官僚、代表干部、代表机关工作人员的,竟占85%!”依据这则材料,如果从执政党的建设方面分析苏联社会主义事业失败的原因,最根本的是
[? ]
A.体制僵化,监督机制的缺失
B.党内特权、腐败现象严重
C.严重脱离群众,日益失去群众的支持
D.人民群众对苏共的极端不信任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列宁认为:从俄国革命和未来一切社会主义革命来看,最根本最本质的问题就是工人阶级同农民的关系,就是工人阶级同农民的联盟。下列有利于巩固工农联盟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运动
D.农业集体化运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6 7 8 下页 尾页 7/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