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9-24 03:00:26
1、判断题 下图反映了苏联1913年与1940年工业生产中钢铁、煤炭、石油工业的变化,从中能得到的历史结论是
①苏联工业化获得了迅速发展②为反法西斯战争奠定经济基础
③实现了轻、重工业的协调发展④是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必然结果
[ ? ]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如果不在工业和农业之间实行系统的商品交换或产品交换,无产阶级和农民在从资本
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就不可能建立正确的关系。”这反映了苏俄政府认识到
A.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排斥商品交换
B.商品交换对巩固工农联盟的重要作用
C.商品交换是过渡时期的权宜之计
D.商品交换有助于推进农业集体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苏俄的新经济政策。材料认为,如果没有工业和农业的商品交换,无产阶级和农民阶级就不可能建立正确的关系。这说明苏俄政府认识到商品交换对巩固工农联盟的重要性,故选B。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则是阳光灿烂。”这里所说的“阳光灿烂”是因为苏俄政府实行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
D.工业化政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不对,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1918年——1921年;CD不对,农业集体化政策、工业化政策是1924年列宁去世以后斯大林执政时期实行;B符合题意,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提高了人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迅速恢复。
点评:评价新经济政策(1)提高了人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迅速恢复(1925年),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 (2)巩固了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3)探索了一条在小农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和方法,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条件。(4)是列宁对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如何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探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据《革命后之俄罗斯政变》一文载:“兵士工人代表会者出焉,渐与临时政府相轧轹,几有不可驾驭之势”,“据昨日报端之所传,则俄都之暴动复起……主动者即为极端派首领之雷林。”下列描述与“政变”之后情形相符的是
A.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B.革命的和平发展已不可能
C.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
D.诞生了首个社会主义国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该题考查学生对史料的阅读和提炼能力。题中的“兵士工人代表……与临时政府相轧轹”可以看出肯定是《四月提纲》之后,A项错误;“暴动复起”说明武力的行动已经发生了,B项错误;根据十月革命的史实,D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读下表,苏俄(联)粮食作物耕作面积和产量得到发展主要得益于(?)
? | 1913年 | 1921年 | 1923年 | 1925年 |
粮食作物耕种面积(万公顷) | 9446 | 6620 | 7860 | 8730 |
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 | 39.79 | 22.13 | 34.55 | 44.24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BD不对,1924年列宁去世后,斯大林上台,开始推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逐渐形成,而且农业集体化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挫伤了生产积极性;A不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实践证明这不是一种理想的政策,一些措施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严重损害了农民和工人的利益,是特殊历史条件下和特殊历史时期中,为了集中全国物力财力战胜敌人的一项特殊政策;1921年新经济政策开始实施,提高了人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迅速恢复(1925年),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C符合题意。
点评:新经济政策(1)提高了人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迅速恢复(1925年),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
(2)巩固了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3)探索了一条在小农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和方法,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条件。(4)是列宁对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如何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探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