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9-24 02:36:51
1、判断题 恩格斯说:“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下列各项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蒸汽机广泛应用?②化工业兴起和发展?③太阳能开发利用?④电子产品普遍使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三次工业革命的影响。题干中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指的是环境的恶化。蒸汽机的发明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以蒸汽为动力的新型交通和新型生产组织方式涌现,这些使煤炭大量开采应用带来了环境污染,故①可选;化工业带来了环境的污染,电子产品难以分解,成为环境的顽疾故②④可选;太阳能属于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故③排除答案选D
点评:三次工业革命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但是生产力的发展也带来了消极的影响,主要是环境污染的问题。如何利用科技的创新之处为人类所用而不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是今后发展的方向。应该使用清洁能源,注重环境保护,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道路。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近年来,索马里海盗在印度洋亚丁湾一带活动猖獗。历史上,最早从欧洲经印度洋到达亚洲新航路的是
A.迪亚士
B.哥伦布
C.麦哲伦
D.达·伽马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对于同一个历史事实,往往由于视角、史料的差异而产生不一样的解释。下列选项中, 由于新史料的发现而导致不同解释的是
A.哥伦布到达美洲被称为“发现新大陆”,也被称为“文明的相遇”
B.魏晋南北朝被称为“分裂的时代”,也被视为“思想的自由时代”
C.欧洲中世纪被称为“黑暗的时代”,也被目为“田园牧歌的时代”
D.商朝一度被认为是“传说中的时代”,也被认为是“信史时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发现新大陆,使新大陆和旧大陆逐渐联系为一体,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不同文明的相遇;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上是分裂的时代,思想上玄学沉寂,佛道发展,儒学面临挑战;欧洲中世纪在思想上是黑暗的时代,在经济上是农业时代,庄园是中世纪西欧社会经济的一个显著特色, 是构成中世纪西欧社会的一个最基本单元 ,所以是——田园牧歌的时代;ABC都是视角不同而得出的结论;商朝随着断代工程的研究和大量史料的发现,改变原来的结论,是史料差异产生的结果,因此选D。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2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西方史学界在20世纪70—80年代掀起了打破“西欧中心论”的世界历史编纂潮流,使世界历史的编纂学在总体上进入了全球文明史。“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以来,我国有些学者提出“现代化史观”。主张“从宏观历史学的角度,现代化作为一个全球性大转变的过程,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大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涉及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
材料三?现代化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原发型,指的是西欧和北美(德国例外),主要是内部因素,积累,自发转变;一种是传导型,大多数国家都是,主要不是内部因素,是外部刺激,是回应和学习。
——杨宁一《现代化理论》
材料四 ?在最近两个世纪,随着更多的国家进行工业化,工业生产的规模加大,污染量已急剧增加,而越来越多地使用复杂的人工化学品,污染也变得更加危险。污染的后果已从工厂的邻近地区,通过跨 国污染如酸雨,使有毒物质扩展到世界上最遥远的地区。
——克莱夫·庞廷《绿色世界史—— 环境与伟大文明的衰落》
(1)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来看世界近代史,可能会对l8世纪——l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哪些重大事件评价较高?(4分
(2)分别按照材料一与材料二的研究角度,评价新航路开辟。(8分)
(3)分别以近现代英国、为例苏联,指出材料三“原发型” 与“传导型”国家开展工业化的主导力量,(4分)20世纪末,中国开展工业化有何特点?(4分)
(4)根据材料四的作者是否赞同现代化?请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说明理由。(4分)
参考答案:(1)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4分 )
(2)材料一的角度:人类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开始走向整体世界(全球化开端);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4分)
材料二的角度:新航路开辟带来的商业革命、价格革命推动欧洲与世界现代化的转型。(4分)
(3)英国(“原发型”国家): 市场工业化;
苏联(“传导型”国家):国家工业化(政府主导工业化、计划经济);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计划加市场)(6分)?
(4)不(未必)赞同。(2分)因为现代化带来破坏环境、贫富分化等问题。(4分)
本题解析:(1)第一问,注意材料提供的时间限制,然后依据这个时间段分析该时期的时代特点与时代潮流,最后再依据这个时代的进步潮流来筛选答案。l8世纪——l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是主流,是进步的潮流。“西欧中心论”的世界历史编纂潮流是由于新航路开启使得西欧迅速崛起,殖民扩张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资本,两次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及以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形成的根本原因,所以这些事件应该高度的评价。
(2)第二问,首先应该正确分析出材料一与材料二对新航路研究的角度,材料一是全球史观的研究角度,材料二是近代化史观的角度。所以从材料一的角度来评价新航路开辟时要从其对整体世界发展的贡献角度来分析归纳。依据依据材料二的角度评价时应该从其对生产力发展的贡献方面来分析归纳整理。
(3)第三问,有关“原发型” 与“传导型”国家开展工业化的主导力量的问题,注意题干提供了答题对象,要求依据英国与苏联为例,要明确英国与苏联这两个国家谁是原发型的,谁是传导型的国家。很明显英国是原发型,实行市场经济体制,苏联是传导型的国家,靠国家力量来发展工业。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建立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即是计划加市场。
(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可赞同其观点,也可不赞同。选择赞同时,除了依据材料中所述的经济发展给世界环境带来的消极影响外,还有就是可以结合教材内容来分析归纳总结。如选择不赞同,可以从哲学知识矛盾的主要方面与将要方面来分析解题,从辩证的角度看问题,要抓主流,看主要方面。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 史实 | 结论 |
A | 罗马十二铜表法规定:“若(债务人)仍未(自动)执行法庭判决,且在受训时无人带他解脱责任,则(原告人)得把他带到私宅,给他们带上足枷或手铐,其重量不轻于15磅,而且假如愿意,还可以加重” | 该条款保护了平民的利益 |
B | 1931年,苏联接受外国技术援助的项目达124项,大部分是美德两国提供的,同年,苏联向外国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设备总出口量的13% | 表明苏联实行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的政策 |
C | 阿里创办近代工厂、学校,仿效欧洲国家,改革了行政制度,加强中央集权 | 改革使埃及逐渐摆脱殖民统治,成为现代资本主义国家 |
D | 1914年,美国年产值在百万美元以上的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1.4%,其产值占全国总产值的48.6%? | 美国工业生产高度集中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项是维护了贵族利益而不是平民,所以错误;B1931年苏联已经确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材料只能说明苏联利用西方的技术,而非经济管理模式,所以不正确C依据所学阿里改革最终以失败告终,所以说法不正确,所以选D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