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题《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考点预测(2017年强化版)(五)

时间:2017-09-24 02:34:0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下列不属于十月革命前俄国落后的表现的是
A.封建农奴制残余大量存在
B.垄断组织在国家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
C.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占优势
D.外国资本在俄国经济中占很大比重



2、判断题  1956年,苏共二十大后,赫鲁晓夫领导开展了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批判和斗争,但后来他本人也陷入了个人崇拜的泥潭。出现这种结局的根源是(?)
A.赫鲁晓夫大权在握
B.赫鲁晓夫个人品质较差
C.赫鲁晓夫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
D.社会主义改革的需要



3、判断题  《苏联史》一书中有这样的表述:“斯大林模式是前苏联工业化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采用的、并且延续约70余年的一种经济体制。”这一体制
①与实施初期的苏联国情基本适应②是苏联实现工业化国家的重要条件
③奠定了苏联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物质基础④其弊端是造成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
[? ]
A.①②③
B.①②⑧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1935年,又通过《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同年,美国国会又通过《财产税法》,规定对盈利超过15%的公司征收超额利润税;对5万美元以上收入者征收超额累进税,使社会财富的再分配稍显公平。
——《世界经济通史》
材料二?二战后,发达国家在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走上了福利国家道路。但福利政策的长期实施导致巨额公共开支,国家不堪重负,社会成员劳动积极性下降,国家生产和国民收入增长缓慢。
——《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1)1933年5月美国通过《紧急救济法令》的背景是什么?(2分)概括材料一中有关社会保障的措施。(4分)
(2)请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二战后发达国家所实行的社会福利制度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8分)
(3)请联系上述材料,谈谈保障我国人民福利的想法。(2分)



5、判断题  朱自清在《论标语与口号》中说:“标语口号用在战斗中,有现实性的必要。”与标语“打到战争!打到沙皇专制政府!临时革命政府万岁!”相关的斗争是
[? ]
A.巴黎公社
B.二月革命
C.十月革命
D.苏联解体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