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9-24 02:34:09
1、判断题 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根据列宁的提议通过了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决议。……当这个消息被共产国际的各国代表得知时,有些外国革命者痛惜地哭叹道:“晓得今天的苏联是这样,我们错不该参加十月革命了。”还有人吼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西方人士却说:“俄国的这一招,是痛击我们的!”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许多革命者感到“痛惜”是因为新经济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B.新经济政策是利用市场发展经济,这让许多革命者感到感到无法理解
C.西方人士认为,俄国这一招是痛击他们的,因为新经济政策采用了国家垄断贸易的做法
D.新经济政策优先发展重工业让西方国家感到恐惧
2、判断题 以下对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规定苏联的经济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
B.规定苏联的政治基础是各级劳动者代表苏维埃
C.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苏联确立
D.标志着无产阶级政权得以巩固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沙俄和苏联工业产值在世界工业中的比重
1913年 | 1937年 | ||
国别 | 比重 | 国别 | 比重 |
美国 | 34.2% | 美国 | 41.9% |
德国 | 16.7% | 德国 | 11% |
英国 | 12.1% | 英国 | 7.3% |
法国 | 6.4![]() | ![]() | 6.9% |
俄国 | 2% | 苏联 | 13.7% |
其他国家 | 25.2% | 其他国家 | 17% |
4、判断题 据记载:某一时期列宁格勒生产的一粒纽扣售价是1卢布,在700公里外的莫斯科的售价也是1卢布,而在万里之外的海参崴的售价仍是1卢布。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苏联实行
[? ]
A.政府计划型市场经济
B.计划经济体制
C.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
D.市场经济体制
5、选择题 新中国成立前夕,国民经济全面崩溃。但仅过三年时间,工农业生产就超过历史最高水平。这一历史现象出现的根本前提是
A.新中国的成立
B.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C.“一五”计划的执行
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