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9-24 02:24:40
1、判断题 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许多人认为,五年计划不过是斯大林的个人幻想,但在相对落后的国家要实现工业化,五年计划或许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好的办法,但它却是一条有效的捷径。”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俄国十月革命走的是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再扩大到全国城镇和农村的道路,形成这一特点的最重要的原因是
[? ]
A.沙皇专制统治的重心在中心城市
B.小农经济仍占优势,城市敌对势力薄弱
C.俄国是帝国主义国家,城市率领农村
D.无产阶级的革命力量集中在城市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952年到1964年,苏联政府收购谷物的平均价格指数提高了7.48倍,收购畜产品的价格指数提高了15.69倍。这是
A.推行农业集体化导致的变化
B.适应“加速发展战略”的需要
C.应对世界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措施
D.调整农业政策的结果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苏联农畜产品价格的大幅度提高是这一时期的农业改革政策的直接结果,1952年到1964年,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的上台执政,赫鲁晓夫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农业改革,农业成就在一定时期内有了显著提高,但整体上并未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所以答案选D,A B C三项发生的时间与材料不符。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但它有没有姓“资”姓“社”的问题呢?有的。那不是说现代化本身只姓“资”,不会姓“社”;而是说现代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资”,也可以姓“社”,甚至出现更复杂的属性……吴于廑先生有这样一段话:十月革命以后,“历史上就出现一个与资本主义工业世界相对立的、以实现生产资料公有、消灭阶级剥削为特征的……社会主义工业世界”,20世纪的历史,是这两个工业世界内部变化和相互竞争的历史。
——钱乘旦《现代化与中国的世界近现代史研究》
材料二 英法美能够率先开始工业化,主要原因是从它们的传统社会内部自发地产生了推动工业化的因素,其特征是通过自由市场的杠杆作用,推动了工业化,形成了内生型的自由主义工业化模式。……现代私有制与充分自由化的市场为经济增长开辟了广阔天地,但是现代经济生活的自由放任带来日益严重的社会失控,这样市场上显示的生产过剩危机与发展中贫富差距培大,便形成了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基本结构性矛盾。这一矛盾导致本世纪初巨大的摆动即资本主义大危机,给所有国家都带来了强烈的影响……推动了对“古典”发展模式的修正。
——罗荣渠著《现代化新论》
材料三 苏联工业化创造了一种不同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通过国家职能部门制定计划,以增强国防实力为目标,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以国营企业和集体化农业为主导的国民经济,用高于资本主义的发展速度赶超西方发达国家。这种类型的工业化伴随着高度的独立自主,带有强制性,并能充分动员群众。这是一种在内部自发经济动力不足的条件下以非常手段进行的赶超型工业化道路。在工业化初期阶段上,其资金积累的唯一来源是农业,以牺牲农业的利益来达到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粗放型经济的发展。这样做必须借助于强化中央政权对市场和贸易的统制,并在一段时间内以强制性的方式割断与世界经济体系的联系,行政部门对经济的控制越强,经济本身增长的能力便相应地越弱,从而导致增长的速度最终缓慢下来。苏联创造的工业化模式在二战以后为众多社会主义国家所仿效,这是因为计划指令性的经济发展道路确实具备资本主义自由主义工业化所不具备的优势。它无论在所有制形式上,还是在经济组织和刺激机制上,都表现出较高的效率。
——钱乘旦等著《世界现代化进程》
(1)十月革命后,苏俄(苏联)是怎样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国的?与资本主义工业化相比,其工业化有什么显著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指出英法美“古典”发展模式的特点?西方国家修正“古典”发展模式开始的标志和方式是什么?二战后西方国家进一步修正“古典”发展模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三,分析苏联模式在二战后为众多社会主义国家所仿效的原因是什么?苏联模式又有何弊端?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修正这一模式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以上材料,概述20世纪50年代以来,苏联和美国如何修正自身发展模式?西方国家与中国对各自经济发展模式成功修正的手段有何共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纵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在新经济政策实行后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基础上,斯大林先后开展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运动,并实施“五年计划”,使苏联基本上实现了国家工业化。显著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
(2)特点:自由主义工业化或“自由放任”。标志:美国罗斯福新政。方式: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主要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汲取经济危机的教训。
(3)原因:该模式可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国人力、物力、财力,发展重工业,实现了工业化,改变国家落后面貌。弊端:行政命令管理经济,否定市场和价值规律,企业缺乏足够的动力和活力,经济效益低下;轻重工业比例失调,牺牲了农民利益,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十四大”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苏联:赫鲁晓大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因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模式,收效甚微;戈尔巴乔夫在改革中放弃了科学社会主义原则,导致苏联解体。美国:二战后大力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实行福利制度;20世纪90年代发展知识经济,积极参与区域集团化,推动全球化的发展。(或变革所有制关系,发展“人民资本主义”;变革经营管理方式开展经营者革命;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新经济)共同之处:自由放任与国家干预相结合(市场与计划相结合)。
(5)启示:任何经济模式都适应当时生产力发展;应根据国情选择经济模式并不断调整,防止僵化。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判断题 下表反映了苏俄(联)农业发展情况,对表内信息解释不准确的表述是
[? ]
A.连年战争给俄国经济造成严重破坏
B.新经济政策使农民与市场发生了联系
C.新经济政策使农民获得了土地
D.新经济政策兼顾了国家和个人的利益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