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文化大革命”》高频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八)

时间:2017-09-24 02:18:0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980年8月,著名的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询问邓小平:中国今后如何避免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悲剧?邓小平的回答是
[? ]
A、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B、加强现代化建设
C、加强国防建设
D、加强科学文化教育事业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文革”时期被加上“叛徒、内奸、工贼”罪名的是
A.周恩来
B.毛泽东
C.邓小平
D.刘少奇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干,考查史实,联系所学可知,文革期间邓小平和刘少奇都曾经被打倒,但被加以“叛徒、内奸、工贼”罪名的是刘少奇,最终刘少奇含冤致死,成为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答案为D。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点评:此题很简单,主要考查相关史实,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考查的是学生的识记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十年动乱期间,中共历史上最大的冤假错案留给我们的主要教训是
[? ]
A.必须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
B.必须坚持现代化建设
C.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
D.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各地^造**派到处揪斗‘走资派“反动学术权威’和‘牛鬼蛇神’。大批党和政府的各级领导人,各界知名人士和学者,惨遭批斗、抄家和残酷的人身迫害……在动乱中,国家的根本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一纸空文,各项法律名存实亡。”
——节选自人教版必修一课本
材料二 第一条为了防止和纠正违法的或者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第二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向行政机关提出行政复议申请,行政机关行政复议申请、作出行政复议决定,适用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材料三 云南省富保村的村长说:“现在做村官太累了,担子重、压力大。过去村委会主任是上面指派,只要把乡、镇的任务完成就行了。现在不同了,这个职务是老百姓给的,除了让上面满意,你更得对百姓负责。”
——人民网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一些什么重要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规范了谁的行为?此法律的颁布有什么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材料一到材料二所反映的变化是什么?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三反映了我国新时期哪部法律文献制定后的变化?这部法律对我国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有哪些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建国初期我国的民主法制尚不健全;“文革”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2)政府行为。意义:使“民告官”有法律保障。
(3)由民主法制不健全、不执行到“民告官”有法律保障。认识: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步伐大大加快,“依法治国”被写入宪法,进入法制化建设的新时期。
(4)《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影响:改变了过去由上级政府任命村委会干部的做法,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推进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的8年时间里,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没有举行过一次会议,地方各级代表大会也被迫停止了活动。……各民主党派中央和地方组织的许多负责人受到无情批判和斗争,各级政协相继停止了一切活动。
材料二:1959——1993年全国人大、政协召开情况简表(下表)。

材料三:自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大于1982年全面修改了宪法,以后又通过四个宪法修正案。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200多件现行有效的法律,国务院制定了650多件现行有效的行政法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7500多件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600多件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1)材料一反映了“文革”期间的哪些现象?试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三概括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成就,并说明民主法制建设开始进入一个新时代的基本前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简要分析,我国新时期加快民主法制建设的重大意义主要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现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严重破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受到摧残。原因:“左”倾错误的恶性发展;毛泽东对阶级斗争形势的错误估计;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利用。(2)成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日趋制度化、法律化;加快立法工作,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基本前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3)有利于巩固国家政权;有利于促进社会稳定;有利于党和国家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有利于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首页 上页 7 8 9 下页 尾页 8/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