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抗日战争胜利》高频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九)

时间:2017-09-24 02:13:3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英国历史上进行过多次选举制度改革:
1832年选举改革法,降低选民的财产资格限制,扩大选民队伍。该法实施后,城市和乡村共新增选民约20万人。
1867年的改革中进一步降低了选民资格,重新调整了某些议席的分配,使一些工人贵族拥有了选举权。
1884年改革统一了城市与乡村选民的财产资格标准,城市工人也有了选举权。
1918年议会通过《人民代表选举法》规定,男性公民从21岁起,妇女从30岁起,享有普选权,此外还降低了居住资格及收入限制,同时还建立了平等的选举区,但仍规定了部分人可以享有复票权。
1926年选民居住资格由6个月减为3个月。1928年妇女取得了与男子平等的选举权。1948年的《人民代表选举法》废除了营业处所、伦敦市和大学选区的“复票制”,实行“一人一票、一票一价”的平等选举权制。1969年的《人民代表选举法》规定,凡年满18岁的公民,依法均享有选举权。至此,英国现代选举制度中的核心精神自由、平等和普遍的选举才真正较为完整的确立起来。
(1)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背景和影响。(7分)
(2)纵观英国议会改革的历程,体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8分)


参考答案:(1) 背景: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资产阶级日益壮大,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
影响:大大加强了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作用,为工业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也促使英国的政治格局发生变化,推动了代议制的发展。(4分)
(2)财产资格的限制逐步取消;居住资格的限制放宽;妇女逐步取得和男子平等的选举权(或男女性别的限制取消);实行“一人一票、一票一价”的平等选举权利(或废除投票中的复票权);选举区选民人数与议员人数的划分日趋公平。(8分,任答4点即可)


本题解析:(1)这一题的背景和影响都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所以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只要所学理解并记忆,不难答出。
(2)根据材料中的“降低选民的财产资格限制”、“选民居住资格由6个月减为3个月”、“妇女从30岁起,享有普选权”和“妇女取得了与男子平等的选举权”、“实行“一人一票、一票一价”的平等选举权制”、“建立了平等的选举区”等信息,即可得出答案。所以解题的关键是要准确而全面的提取有效信息。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200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________周年
A.60
B.65
C.70
D.75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解题思路点拨:1945年,世界人民取得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距2005年恰好是60周年。
方法点拨:历史上的时间历来是记忆的难点,历史事实多,时间难记,但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要准确记忆。高考中涉及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比较多。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1939年2月,在国民参政会一届三次会议上,周览等50名参政员提出《请确立民主法治制度以奠定建国基础案》。该案提出确立民主法治制度的理由之一,便是中国近年来国家日趋统一,政府权力日益扩大,有许多以往并不属政府管理范围的事,如今也统归政府处理……。因此,该案提出三方面的建议:(一)政府行为应法律化;(二)政府设施应制度化;(三)政府体制应民主化。……该案表示:它并不谋求改变目前政府由国民党指导和组织这一现实,“然由党所组织.,且受党所指导之政府,仍应向国民负责。国民如依法对政府表示不满,政府仍不能设法满人意时,党应分别轻重,加以改正或改组。”
——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第9卷《抗日战争》
(1)据材料概括参政员提案的核心内容,并指出其实质。(6分)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参政员提出该提案的背景和作用。(9分)


参考答案:
(1)内容:政府应该法律化、制度化、民主化。(3分)
实质:反对国民党的一党专制。(3分)
(2)背景: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国民党专制倾向增长;人民的民主意识增强,民主力量壮
大。(5分)
作用:推动了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4分)


本题解析:
(1)该问考查对材料信息的概括分析能力:1939年2月,在国民参政会一届三次会议上,周览等50名参政员提出《请确立民主法治制度以奠定建国基础案》。该案提出三方面的建议:(一)政府行为应法律化;(二)政府设施应制度化;(三)政府体制应民主化。其实质是反对国民党的一党专制。
(2)1939年,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国民党专制倾向增长;人民的民主意识增强,民主力量壮大。在这种背景下,周览等50名参政员提出《请确立民主法治制度以奠定建国基础案》。联系相关史实,分析人民群众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对抗日战争胜利所起的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后领导国人,挽回大局,仍不能不以望于执政之国民党……请以武力属之国家,而勿分操于党;彼此互以理性相见,而视大众趋向为依归。国家统一,夫岂难定,申言之,即必须军队国家化,政治民主化是已。?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成立宣言》
材料二 (一)召集各党派会议,产生战时举国一致之政府;(二)保障人民言论、出版、集会、结社、职业、身体之自由,废除现行一切有妨害上列自由权利之法令与条例;(三)开放党禁,承认各党派公开合法地位…… (七)废除特务及劳动营等类组织……
——《中国民主同盟在抗战最后阶段的政治主张》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为民主事业而奋斗,日寇投降以来,他们为实现国内和平的努力,是值得每个爱国的中国人赞佩的,本盟今后要与他们携手合作。……彻底消灭独裁卖国的国民党反动集团!
——《中国民主同盟一届三中全会宣言》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民盟对国民党的态度及其基本政治倾向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指出民盟对国民党的态度及其基本的政治要求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三,指出民盟对国共两党的态度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三则材料,可否认定民盟的政治立场发生了根本变化?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态度:寄希望于国民党。政治倾向:走中间路线。
(2)态度: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政治要求:反对法西斯统治,要求民主自由。
(3)拥护共产党,打倒国民党。
(4)可以认定。民主党派(民盟)经过铁的事实教训,放弃了走中间路线的幻想,转而拥护共产党,反对且要打倒国民党的独裁统治。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过年换桃符、贴春联、挂彩签、放开门炮……门,是国人“一年之春”寄托美好愿望的第一“载体”。60年前的一副对联“保家卫国开门炮换了‘手榴弹’;翻身做主新社会赶跑‘无情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对联信息不正确的是
[? ]
A.人民当家做主有利于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B.对联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阶段
C.对联寄托了新中国人民对新年的美好愿望
D.对联反映了新中国抗美援朝是为了保家卫国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8 9 10 下页 尾页 9/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