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9-24 02:10:11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485年魏孝文帝下诏)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屋舍),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或争亩衅以亡身,或因饥馑以弃业。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谴使者,循行州郡,与牧守(地方官)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劝课农桑,兴富民之本。
材料二 正光(521年)以前,时惟全盛,户口之数,比夫晋(西晋)之太康,倍而已矣。
材料三 (正光以后)四方多事,加以水旱,国用不足,预折(预先折算)天下六年租调而征之,百姓怨苦,民不堪命。(注:北魏分裂于534年)
——以上材料均摘自《魏书》
请回答:
(1)请根据以上材料,概括北魏孝文帝实施均田制的原因、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的史学家认为北魏的衰落根源于孝文帝“深慕华风,锐意模仿改革……崇尚文治之风,消灭雄武之风”。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明上述观点是否正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太和九年(485年),孝文帝采纳赵郡汉族大族李世安的建议,颁布均田令……丁男(15岁以上的男子)受露田40亩,妇女20亩……丁男受麻田10亩,妇女5亩。奴婢与平民一样受露田和桑田,数量相同。耕牛每头受露田30亩,限4牛。所受露田(注:露田基本上是无主荒地,需休耕轮作)凡两年轮耕一次的加一倍,三年轮耕一次的加两倍……受田者年满70岁或死亡之后,其所受露田交还国家,并且不准买卖。桑田则不在还受之限,可以世代相传,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买卖。?
——詹子庆《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太和)九年,(北魏孝文帝)下诏均给天下民田……奴婢、牛随有无以还受(露田)……诸土广民稀之处,随力所及,官借民种莳,诸地狭之处……乐迁者听逐空荒,不限异州俘郡,唯不听避劳就逸。其地足之处,不得无故而移……诸宰民之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更代(离职)相付。卖者坐(处罚)如律。
——《魏书·食货志》
(1)依据材料一、二,把北魏均田令中鼓励农耕的措施概况进行提炼,逐条列出。(不得摘抄原句)
?
(2)分析说明北魏均田令中奴婢、耕牛受田与鲜卑贵族封建化的关系。
?
(3)指出北魏均田制对豪强地主兼并土地能否起到一定抑制作用,并说明理由。
?
3、选择题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观目的是
A.恢复北方经济
B.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和制度
C.改革鲜卑旧俗
D.巩固鲜卑贵族统治
4、判断题 下面对孝文帝改革有利条件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北魏统一后,社会环境较为安定
②拓跋硅等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开始了封建化进程
③实行宗主督护制,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④冯太后的积极推动和支持
⑤孝文帝本人深刻意识到本民族及政权的落后性
[? ]
A.①②③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5、判断题 北魏孝文帝实行汉化政策的主要目的包括
①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②加强同汉族地主的联系
③巩固北魏的统治
④改革鲜卑族的落后习俗
[? ]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