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9-24 02:06:06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电子计算机进一步部分代替了人类的脑力劳动,是人脑、神经系统的延长和补充……1977--1980年间美国雇用的科学家、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增加了20%。目前日本的工业企业中具有大学毕业学历的职工占33.6%,高中毕业学历的占57.3%,在一些大企业中技术人员占全体职工人数的20%--30%。……目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第三产业一般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50%耀70%。
材料二:以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是“北方工业”与“南方农业”的对立……在当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经逐步转向发展“技术密集型”的高精尖的工业,发展中国家则主要发展“劳动密集型”的粗加工、半加工工业,其中一些新兴工业国家已努力发展技术和资本密集型的工业,而把劳动密集型工业向最不发达的国家转移。
材料三:核武器及运载工具的发展使美苏军备竞赛空前加剧……核武器产生了人类新的生存法则:你要活也须使别人活,要毁灭别人,也难免自己灭亡。战争已不再是用其他手段实现政治的继续,因为在核战争中,这种政策的决策者也将化为灰烬。面临自己在一场核大战中遭到毁灭性打击,或同归于尽的危险,苏美对核时代的世界大战及严重后果都有顾虑,任何一方都不敢轻易挑起战争,都以不超越战争边缘为限。
———以上材料均摘自王斯德、钱洪主编的《世界当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劳动方式、经济结构发生的变化。由此还推动了哪些方面的变化?试举两例。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世界经济结构发生的变化。这一变化使世界政治领域出现了怎样的新态势?
(3)根据材料三,指出第三次科技革命对战争与和平产生的影响。
(4)根据以上材料,你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作用得出怎样的结论?
参考答案:(1)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主要靠体力劳动转变为以脑力劳动为主,经济结构中第三产业的比重大大上升。由此还推动了社会生活结构和国际经济结构的变化,如人类衣、食、住、行的变化,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进一步加大。
(2)发达国家主要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而发展中国家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世界劳动分工更加明显。这使世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政治矛盾日益尖锐化。
(3)第三科技革命使战争的手段和破坏性更加厉害,容易两败俱伤,同归于尽。但同时,它也使各国不敢轻易发动战争。
(4)第三次科技革命既给人类带来了进步,又给人类带来了隐患,它是一把“双刃剑”。
本题解析:
第(1)问要求归纳概括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第(2)问实际上是由经济变化进一步认识其对政治带来的影响。上述各方面的分析说明科技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证明“造物主”即神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使人的思想发生跃进的学说是
A.微积分
B.太阳中心说
C.生物进化论
D.牛顿力学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C生物进化论证明“造物主”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982年,美国《时代》杂志把“个人电脑”选为当年的“年度风云人物”,并预言“家庭电脑有朝一日会像电视和洗碗机一样普及,20年后,将会有60%的美国人上网。”2006年《时代》杂志又把“YOU(你,指导所有网民)”选为“年度风云人物”,其封面注释说:“是的,就是你。你控制着这个信息时代,欢迎来到你的世界。”这反映了
A.《时代》杂志的预言非常准确
B.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影响深远
C.计算机技术由个人电脑时代进入网络时代
D.上网成为一种时尚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英特尔公司副总裁肖恩·马洛克曾经说:“因特网是魔幻的第七大洲,在这里,每个人只需敲几下键盘就可以了解到世界上的所有知识。”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A.因特网能够使信息的及时反馈得到实现
B.用户可以在网上查询所需要的资料
C.因特网具有其他三大媒介的传播功能
D.电脑可以代替人脑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反映的是因特网强大的信息传递功能。故A、B、C符合材料说法。D项说法错误,与材料不符。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以网络技术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①人们工作方式的变化②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③人们出行方式的变化④.教育和学习方式的变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现代信息技术是借助以微电子学为基础的计算机技术和电信技术的结合而形成的手段,对声音的、图像的、文字的、数字的和各种传感信号的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处理、储存、传播和使用的能动技术。总之它是一种信息处理技术。人们出行方式是否变化与此项技术无关,那应该是交通工具是否进步决定的。所以答案为B。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