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大全《商业的发展》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八)

时间:2017-09-24 02:03:4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若忽略图形比例,下列四幅地图中大致描绘了宋朝对外贸易路线的是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如果学生对其路线不是很熟悉,建议学生可以从图片中的中国的地区的名称和周边国家的名称出发,找到符合宋朝的地图即可。宋朝对外贸易的重点已经转移到海路。唐代最远到西亚、波斯湾沿岸。明朝的郑和下西洋更远,到达非洲东海岸。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历史地理学家研究发现……每当寒冷期到来,就会造成北方游牧民族生存困难,从而进攻中原,继而导致中原人口的大量南迁。在人力作为生产力主体的古代,人口的迁移客观上加速上迁入地生产的发展。因此中原人口的大量南迁就加速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岳麓版教材
材料二?隋唐时期,政治上的统一和大运河的开通,密切了南北方的经济往来。扬州等城市成为闻名中外的大都会。西域以及阿拉伯、波斯商人来往频繁,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都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
——岳麓版教材
材料三?明朝时期,一大批新兴工商业城镇兴起,仅江南苏、松、杭、嘉、湖5府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场镇就达30多个。这些地方“四方商贾辐辏”。
——岳麓版教材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概括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因素有哪些?(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隋朝有哪些重大工程建设?(4分)
(3)用史实说明唐朝时期扬州为什么会有“天下之盛,扬为首”的说法。(4分)
(4)结合材料和你所学知识,指出明朝时期我国商品经济出现了什么新现象?简述出现新现象的有利因素。(5分)


参考答案:(1)因素:人口迁移、气候变迁。(2分)
(2)建设:新建两都、广设仓库存、开通运河、修筑弛道。(4分)
(3)扬州是东部的商业中心,江南物产的集散地;大食、波斯等国商人在此云集;唐朝后期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经济地位超过长安、洛阳。(4分)
(4)新现象:农产品商品化、资本主义萌芽出现。(2分
有利因素:高产农作物的引进,经济作物种植区域的扩大;区域间的长途贩运兴盛;工商业市镇的大量兴起,国内市场的扩大等;劳动力市场的出现;一条鞭法的实施。(任答三点给3分)


本题解析:材料题的设问一般有三类:依据材料、依据课本、结合材料和课本所学知识来回答问题。
依据材料来回答类型的关键看材料中首句和尾句,还有特殊符号,如省略号。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在“宋朝的黄金时代”的标题下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这里的“商业革命”主要表现在
[? ]
A、政府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B、“草市”作用显著,“夜市”比较繁荣
C、都市、庙会、集会商业繁荣
D、“市”突破了原先时空上的严格限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在某古代史书中有这样一段记载“甲戌,命江浙行省明年漕运;粮二百八十万石赴京师。”该书最有可能是(?)
A.《汉书》
B.《旧唐书》
C.《宋史》   
D.《元史》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题目中出现了“行省”,中国的行省制度开始于元朝。元代全国政治中心移到了北京以后,为了缩短从北京到杭州绕道洛阳的航线,1283~1293年,先后挖通了北京到通县的通惠河、山东临清到东平的会通河、东平到济宁的济州河。把运河改成直线后,比隋代京杭运河缩短了900多千米。这解决了南粮北调的运输问题,粮食从南方直达北京,而且沟通了中国部分主要水系,加强了南北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而且对元朝的维护国家统一和巩固政权也起到一定作用。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1990年4月,中央人民政府宣布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其历史背景不包括
A.经济体制改革已初见成效
B.对外开发已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
C.经济建设已取得很大成就
D.中央已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中央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晚于浦东的开放。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7 8 9 下页 尾页 8/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