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9-24 01:46:04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历史上,中国至少曾有三次被公认为是地区最强大的国家。第一次是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3世纪,这一时期持续了400多年。在此之后的400多年里,中国四分五裂为几个动荡不安的小国。公元6世纪,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13世纪末,中国第三次崛起,这一次又持续了约400年。……?——王赓武著《中国迎来第四次崛起》
材料二:?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经由地理大发现而引发的国家竞争,拉开了不同的文明间相互联系、相互注视,同时也相互对抗和争斗的历史大幕。?——《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据统计,某工业大国在1870年至1900年,小学生人数由690万增加到1500万。1900年,每1万人口中平均有大学生31.4人,把其他主要国家远远甩到后面。而当时,在1万人中的大学生:德国有8.3人,法国有7.6人,英国只有6人。第一次工业革命中,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都是在英国发明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是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虽然也有一些重要的发明,但内燃机、柴油机、发电机和电动机等的发明和改进,却大部分是德国人干的;而环锭纺织机、缝纫机、打字机、白热丝灯和电话:以及“秦罗制”的科学化生产管理方法,则是由这一工业大国发明的。?——摘编自刘宗绪主编的《世界近代史》
![]() |
参考答案:
(1)秦汉:隋唐;元明清。
(2)新航路开辟,人类从此由分散独立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
(3)美国。原因:在教育发展程度方面,美国高于英国;在重要发明和生产管理方面,美国领先于英国。
(4)世界市场的形成。根本动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工业革命。方式: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和资本的流通;殖民扩展和掠夺等
本题解析:根据时间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3世纪,公元6世纪,13世纪末可判断中国三次崛起的时代;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根据时间可判断是指新航路开辟;“白热丝灯和电话”的发明是美国人;结合材料从教育和生产管理先进分析原因;材料四图片反映的是世界各地联系日益密切。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8世纪中后期,一场对人类历史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的革命首先在英国爆发。这场革命虽没有刀光剑影,却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下面对这次革命的本质特点叙述最为准确的是
[? ]
A.雇佣关系取代师徒关系
B.手工工场取代手工作坊
C.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D.生产高速发展取代缓慢增长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有的学者认为“从1492年哥伦布远航美洲使东西两半球会合之日起,全球化进程已经开始了。”他所说的“全球化进程已经开始”在当时主要是指(?)
A.欧洲与美洲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
B.英国迅速发展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
C.美洲与欧洲出现区域性的经济集团
D.欧洲殖民势力逐渐扩张到世界各地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从1492年哥伦布远航美洲使东西两半球会合之日起,全球化进程已经开始了”说明A正确;B不对,英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是在18 、19世纪;C不对,美洲与欧洲出现区域性的经济集团是在二战以后尤其冷战后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下;D不对,以偏概全。
点评:材料型选择题【解题技法】
(1)一般采用信息推断法:读懂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结合教材知识迁移分析。对四个选项进行分析比较,排除与材料明显不符的选项或结论正确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的选项。
(2)注意细节:有时材料太长,观点隐藏在后半部分,需要完整阅读;有时设问为否定式,需要标记设问关键词;常见的名词在材料中有特定含义;注意材料中时空限制和材料出处。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9世纪上半期,当蒸汽机车轰鸣奔驰的时候,衣冠楚楚的绅士、淑女与衣衫蓝缕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别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拍手称快:“我看到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材料反映了先进科技的作用是
A.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冲击了原有的社会关系
C.改变了传统的社会结构
D.造成了社会秩序的混乱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根据材料“19世纪上半期...衣冠楚楚的绅士、淑女与衣衫蓝缕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保守人士惊呼...平等化的危险...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说明工业革命的先进成果对社会等级秩序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将下列史实按因果关系顺序排列,应是
①西欧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②殖民制度和殖民掠夺登上历史舞台
③土耳其的扩张阻隔了西欧各国通往东方的传统商路 ④新航路的开辟
[?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