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高频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四)

时间:2017-09-24 01:45:44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934年1月10日,罗斯福总统宣布发行以国家有价证券为担保的30亿美元纸币,并使美元贬值40.94%。导致20世纪30年代美元贬值的直接因素是(? )
A.经济危机
B.政府强制推行《工业复兴法》
C.政治危机
D.政府调整财政金融政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和题干问题中的限制条件“直接因素”,经济危机是从金融业开始,为了解决经济危机,罗斯福实施新政,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整顿金融业,D与题意相符。而经济危机则不属于“直接因素”,故排除。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后,出现了“凯恩斯革命”,形成了凯恩斯经济学。下列说法符合凯恩斯主义的是
[? ]
A.节俭对于个人是一种美德,但对于社会却是种恶行
B.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
C.以大地产为代价,增加中小农数量
D.管得最少的政府就是管得最好的政府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20世纪20年代美国流行“一美元首付,一美元月供”,这一现象
A.有利于经济的稳步发展
B.在工农业等领域广泛存在
C.使股票市场的资金减少
D.有力延缓了大危机的爆发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2分)
材料一?早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英国就出现了“济贫法”之类的福利措施。但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大都带有济贫性质,而且项目很少,范围窄,费用有限。而当代意义上的福利制度是在二战后建立并不断完善起来的,完善了包括社会保险、社会保障、社会救济、社会补助等内容。这一制度为什么在二战后广泛流行呢?马克思曾做出过这样的论述,即“一切真正的危机的最根本原因,总不外乎群众的贫困和他们有限的消费,资本主义生产却不顾这种情况而力图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相对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 。1929—1933年严重的经济危机以及二战的破坏使得自由主义丧失了在历史舞台上存在的必要。面对受到严重创伤、急需调整和恢复的经济局势,凯恩斯主义诞生了。在它的指导下,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明显加强,社会矛盾得到缓和,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特别是50——70年代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取得的经济发展的累累硕果。
材料二?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福利制度得到了很大发展,其作用显而易见。第一,它的实施缩小了贫富差距。第二,社会福利满足了多数人的最低经济需求,保障了公民的生存权,也为公民的发展权打好了基础。“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制度增强了社会中下阶层对失业、疾病等风险的抵御能力。第三,政府通过调个社会福利措施来刺激或抑制内需,从而达到调控经济的目的。此外,国家还围绕着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了一的庞大的服务体系,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了一大批就业机会,缓和了社会矛盾。这样,我们得出来一个结论,“社会福利制度说成是消灭剥削和贫困,导致社会普遍福利,导致阶级同化的“收入革命”。? 
——据《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福利国家制度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实质》整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福利盛行的原因。(4分)
(2)评价材料二观点。(8分)


参考答案:
(1)社会福利盛行的根本原因:生产和消费的矛盾。物质基础:战后50—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4分)
(2)对于社会福利制度对社会带来的积极影响,我们表示认可。但是结论不同意。在资本主义社会实行社会福利制度,它的实质是资本主义发展到国家垄断阶段资产阶级对于其分配关系的新调整,这种调整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允许范围内的一种措施,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私有制在资本主义剥削的前提下进行,在这种调整中,出发点并不是为了工人阶级着想,资本主义国家工人的生活状况虽得到了改善,但是资本主义所有制和工人的被雇用地位并没有改变。因而不仅没有消灭剥削和贫困,没有消灭阶级同化,相反的两极分化进一步加剧。(8分)


本题解析:(1)依据材料“好像只有社会的相对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可以得出生产和消费的矛盾;依据材料“面对受到严重创伤、急需调整和恢复的经济局势,凯恩斯主义诞生了。在它的指导下,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明显加强,社会矛盾得到缓和,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特别是50——70年代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取得的经济发展的累累硕果”可以得出其物质基础为战后经济的迅速恢复与发展。
(2)依据材料二,只看到了西方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的积极作用,却忽视了其消极作用,所以对其观点不能完全认同,我们还应该看到西方国家实行福利制度的实质目的在于缓和社会矛盾,更好的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只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贫困和剥削,所以其结论是不正确的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中,美国国内成立了法西斯协会、黑衣社、银衣社、美国民族主义党等法西斯组织。面对着整个社会不满情绪和法西斯主义思潮的兴盛,下列罗斯福政府的措施中最有利于缓和社会不满情绪,打击法西斯苗头,维护美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是
[? ]
A.放弃金本位制
B.成立农业调整署
C.加强社会福利救济
D.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3 4 5 下页 尾页 4/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