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高频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五)

时间:2017-09-24 01:45:0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的是
A.内阁的设置
B.议政王大臣会议的设置
C.南书房的设置
D.军机处的设置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明代设置内阁,清朝的内阁一直只能办理一般性的日常公事,从来没有掌管过重大的机密重务;清代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它创建于皇太极崇德二年(公元1637年),“设八议政大臣……总理一切事务,与诸贝勒偕坐共议”,“协议国政,军国大事,均于此决之。”是皇帝和贵族权贵分配权力的机制,分化、牵制了皇权,排除B项;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设立南书房,由皇帝亲自挑选某些经过精审确定的亲信文人入南书房办事,组成自己直接控制的机要秘书班子,许多重大政务已不再交付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改为径由南书房传渝或遵旨起草上谕,南书房实际上成为皇帝的机要秘书处目的是更直接地行使皇权;雍正帝时设置军机处。军机处是在议政工大臣会议和南书房的基础上,历经从雍正四年到十年的逐步扩大和正规化,然后才正式形成为固定部门的。自此以后,军机处便成为辅佐皇帝工作的主要办事部门,比较注意工作效率和保守机密,而且由皇帝直接指挥其全部重要活动,军机处是一个跪受笔录、上传下达的机构,是君主独裁专制进入顶峰的产物,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答案应选D项。
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军机处
点评:这种直接提问式的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记忆是否准确,相对来说比较简单。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老舍的《四世同堂》描述了我国传统的家族制度,而如今,核心家庭正日益成为社会的基本细胞。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 )
A.封建制度的崩溃
B.经济的发展
C.伦理道德观念的变化
D.法律的规定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家庭组成的变化是社会经济、政治、伦理变化的结果, 法律没有这个方面的规定。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军事部门是国家维持内部秩序与外部安全的重要凭借。下列有关中国军事史的叙述,何者适当?
A.屈原国殇:“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描述的是以步兵为主的近距离战斗场面
B.秦国征服东方六国、统一天下的关键,在于秦国军队是以强大的骑兵为其主力
C.汉、唐帝国以农民作为军人的主要来源,宋代以后则多以募兵、世兵和部族兵为主
D.明太祖说:“吾养兵百万,要不费百姓一粒粮。”显示明代与汉唐同样采取发农为兵的办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项描述的是车战;B项战国以后军队的主力是步兵;C项汉行征兵和募兵,唐行府兵皆以农民作为兵源,宋行募兵,明行世兵,清初是部族兵;D项明行世兵是发兵为农。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列王朝,从来不曾设置丞相的是
A.清
B.明
C.汉
D.秦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丞相制度起于秦,其后各朝代沿用。明初,太祖朱元璋借口宰相胡惟庸谋反废宰相。秦、汉以来实行一千六百余年的丞相制度自此废除。故清朝不曾设置丞相。因此选A。
考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注意树立宰相制度的兴衰历程
(1)秦统一全国后,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宰相制度形成。(2)汉武帝时启用布衣为相。东汉光武帝时扩大“中朝”尚书台的权力,宰相职权演化为执行机构。(3)隋唐时确立三省六部制,使相权一分为三,相互制约和监督。(4)北宋时期以中书主政,枢密掌军,三司理财,进一步分割相权。(5)明洪武十三年,罢中书省,废丞相,宰相制度遂废。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事机关又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划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必得中书、门下二省共同认可,那道敕书才算合法。
(1)根据材料一,唐代的丞相制度与汉朝相比有什么变化?起到了什么作用?
材料二?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但负责审理此案的官员戴胄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唐太宗被迫收回成命,对他说:“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
(2)材料二所述故事实质上反映了哪两种权力之间的冲突?结合材料指出,唐初君主的权力受到哪些方面的制约?据此,唐朝的君主专制制度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材料三?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3)根据材料三,明太祖废丞相的理由是什么?
(4)唐代和明代丞相制度的变革反映了何种趋势?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否一致?为什么?


参考答案:(1)变化:唐朝完善了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一相制变为多相制。
作用:三省之间相互配合、相互牵制,提高了行政效率;既避免了权臣专权,又加强
了皇权。
(2)皇权与法权的冲突。皇权受到相权和法权的制约。唐代在君主专制政体下形
成了集体决策的局面,君臣关系、中央各部门之间的关系都配合得比较协调。
(3)理由:秦朝设丞相短期而亡;设丞相容易导致权臣专权。
(4)趋势:丞相权力削弱,君主权力加强。
作用:不一致。唐朝处于我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三省六部制完善了中央集权制,
有利于国家统一,社会稳定,促进了经济文化的繁荣;而明朝以后我国封建制度日
益衰落,专制主义的强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不利于社会进步。


本题解析:解析?第(1)小题比较简单,注意设问的角度是“变化”。所起的作用要结合材料
中提供的权力运作特点来作答。第(2)小题有一定的难度,要从当时存在的不同
权力之间的关系分析。第(3)小题直接依据材料作答,语言要言简意赅。第(4)
小题要结合教材和所学的知识作出判断;关于所起的作用,要联系不同时代的特
征作答。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