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9-24 01:45:05
1、判断题 汉、唐朝、宋朝、元朝最高行政区划分别是
A.州、府、路、省
B.道、州、路、县
C.州、道、路、行省
D.省、路、道、州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地方行政制度的理解。汉朝时汉承秦制、有所损益,实行的是郡县制,东汉后期原先的地方监察机构“州”成为地方最高行政区划。唐朝时最高行政机构为“道”,宋朝时为“路”,元朝时在地方实行行省制。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一去紫台连朔漠(北方大漠),独留青冢(墓)向黄昏”。杜甫这句诗的典故出自于
A.昭君出塞
B.甘英出使大秦
C.张骞通西域
D.文成公主入藏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杜甫的诗又被为“诗史”。由诗中“朔漠(北方大漠)”可判断该地区与沙漠有关。因而正确答案为A项。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明清时期,我国小说戏剧繁荣兴盛,其所具有的特征是:①小说创作繁荣,戏曲丰富多彩?②揭露封建制度,要求个性解放?③反映了商品经济的繁荣景象?④宣传了民主思想,反对封建专制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可以选取具体的作品分析。“三言两拍”反映了商人的情况,《红楼梦》反映了反对封建礼教,封建等级等情况,用排除法。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是以下哪个朝代的百姓诅咒统治者的话?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意即“你这个可恨的太阳啊,我宁愿与你共同灭亡”。夏朝的最后一个王夏桀实行暴政,而且自比太阳,因此A项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而且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是世界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23分)
材料一:
材料二 :(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材料三:(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材料四:“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枢之谨密者入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图示一、二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哪两个朝代开创的?图示一所示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上”是指谁?他在中央和地方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
(3)材料三、四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变化?说明了什么?
(4)你怎样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影响?
参考答案:
(1)唐朝、元朝;三省六部制(4分)
(2)秦始皇;三公九卿制;郡县制(5分)
(3)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雍正帝设军机处。
说明君主专制不断强化并在清朝达到顶峰。(6分)
(4)积极影响: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有利于社会的安定;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文化的繁荣。(4分)
消极影响: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极大妨碍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使中国社会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4分)
本题解析:第(1)小问稍易,根据示意图可知图一反映唐代的中央机构设置、图三反映元代的中央机构设置。图一指唐代三省六部制,特点是三省分工明确,互相牵制。第(2)小问从材料中“(秦朝初年)”“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判断出“上”是指秦始皇,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其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在地方实行郡县制。第(3)小问从材料三“(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为强化君权,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从材料四“雍正年间”、“军机处”可以判断出:清雍正年间,为强化皇权,设置军机处。第(4)小问综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用辩证思维的方式从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个方面来分析。
点评: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认识:该制度对封建社会的影响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它在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抵御外来侵略、组织水利工程、发展社会经济、防止分裂割据、加强民族交流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它在思想文化的控制、特务统治的腐败、兵役、徭役的无度等方面,又起着消极作用。因此对于每个朝代或不同帝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影响,必须作正反两方面的分析和比较,才能得出较为客观的结论。一般而言,在封建社会前期,其积极作用是主要方面;后期,消极因素逐渐增大,尤其是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已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而封建专制主义的强化却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束缚了社会生产力,其危害尤为严重。除了用辩证思维的方式对其影响进行考查外,还要注意运用整体的观点考查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演变历程。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