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卷《抗日战争》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7-09-24 01:44:4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下图是晋察冀边区第一届参政会选举用碗。从图中的信息可判断出这届参政会召开的时间是
[? ]

A、1941 年
B、1942 年
C、1943 年
D、1944 年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三三制”原则推行后,陕甘宁边区政权的性质是
[? ]
A.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的政权   
B.社会主义性质的人民政权 
C.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政权   
D.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权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民国成立后,各种政治势力和利益集团,纷纷结党,一时政党林立,民国政党政治大张旗鼓地开幕了,以后不断演化。……在1912 年8 月国民党成立时,基本形成国民党、共和党、统一党、民主党这四党并存的局面。1914 年孙中山在日本成立中华革命党。1919 年10 月,孙中山将其改组为中国国民党,并宣布新的政治纲领,明确提出“以人治党”“以党治国”的主张。按照国民党的解释,全国只有一个合法政党,即中国国民党,人民必须“服从中国国民党始得享受中华民国国民之权利”。
——?韦庆远、柏华《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1941 年,陕甘宁边区进行“三三制”政策的普选。这次选举全边区有80% 的人参加了投票。按“三三制”比例,选出了乡、县、边区三级参议会,各级参议会又选出了政府委员会。
材料三? 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对政党政治认识发生的变化及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抗战期间中共在陕甘宁边区进行了怎样的政治实践,分析这种政治实践产生的积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根据材料三分析,毛泽东认为应如何处理执政党与民主党派之间的关系?就此谈谈你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 )由主张政党竞争到主张一党专政。他的这种转变在一定程度上为后来国民党的一党专政和个人独裁提供了理论依据。
(2 )按照“三三制”的原则组织抗日民主联合政权。积极意义:团结最大多数人一起抗日;维护和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扩大了中共在边区的执政基础,为后来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积累了经验。
(3 )毛泽东认为应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毛泽东的主张符合中国的国情,体现了新中国民主政治的精神,是对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民主协商制度的发展。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苏联第三个五年计划因何而中断
A.国内战争
B.外国武装干涉
C.卫国战争
D.农民暴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提拉克曾经说:“自治就是自己的统治,要把全部管理权拿到自己手里,我要房子的钥匙!”这段话表明国大党激进派主张
A.实行暴力革命
B.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
C.让印度人参政
D.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为材料选择题。关键要理解“自治就是自己的统治”。结合当时的史实,可知此时印度处于英国的掌管之下,故他们想自治就是想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故选B。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