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大全《启蒙运动》高频考点特训(2017年练习版)(三)

时间:2017-08-25 15:54:2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卢梭指出,法律是“公意”,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人民不仅有决定政府形式和执政者的权利,而且有通过起义推翻违反契约和法律、实行暴虐统治的君主的权利。这表明卢梭主张
[? ]
A.君权神授
B.主权在民
C.三权分立
D.君主立宪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52分)
材料一、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黄宗羲、顾炎武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资产阶级思想家盂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请回答:
(1)17世纪的中国和18世纪的法国,都产生了启蒙思想,其共同原因是什么?(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同为启蒙思想,为什么中国的只能是“中世纪末的产物”,而法国的则成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12分)
材料二? 20世纪初,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是,家庭制度在中国受到空前激烈的批判:一个将家庭作为组织、管理社会基础的传统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为了从传统之茧中蝶化,对家庭制度进行批判是必然的。——据孟宪范《家庭:百年来的三次冲击及我们的选择》
(3)从现代化的角度分析,为什么20世纪初的中国“对家庭制度进行批判是必然的”?(12分)
材料三? 1982年5月亚太地区老龄问题政府间预备会议上,大会秘书长柯里根说:“随着各国工业化和都市化,许多国家的家庭遭到破坏,对老年人产生可悲的后果。希望中国在工业化的同时,创造出整套处理好家庭关系的办法,树立正确对待老人的榜样,这是对人类社会的一项重大贡献。”——据陈功《家庭革命》
(4)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处理柯里根所提出的“老龄问题”?(6分)
材料四 1823年,第一个来华新教传教士马礼逊在其出版的首部中文英语语法书——《英国文语凡例传》里,就已将汉语中没有与“she”相对应的困境凸显了出来。
——黄兴涛《“她”字的故事》
材料五 中国第三人称代名词没有性的分明,狠(同“很”)觉不便。刘半农想造一个“她”字和“他”并用,这原是极好。
————周作人《改革》(《新青年》1918年)
材料六 本刊对于女性第三称的代名词,用“伊”字,而拒绝用“她”字,因为女性第三身用“她”,男性第三身用“他”,对象第三身用“牠”,以人旁、女旁、牛旁相比衬,男性是人,女性是女,对象是牛,岂非是喊这点女性非人的意思吗?
————————《本刊据用“她”字启示》(《妇女共鸣》1935年)
材料七 五四以后,“他”“她”和“牠”三字体现了中国文字在文法上更进一步接近严密的努力。而且人旁、女旁原没有什么重男轻女的意思,“她”字的造出,也谈不上有辱女性。
——————柳湜《拒用“她”字》(《读书生活》1935年)
(5)民国期间,人们对“她”的使用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双方的观点分别是什么?(8分)
(6)“她”字从无到有再到普遍使用,可以折射出近代中国哪些方面的变化?(8分)


参考答案:(1)(1)资本主义因素的产生和发展;封建专制统治的腐朽;封建文化专制严酷。(6分)
(2) 17世纪的 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和束缚;黄宗羲等代表地主阶级利益,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6分)
18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接近确立;孟德斯鸠等资产阶级思想家构建了资产阶级国家的理想蓝图;法国启蒙思想家提倡科学与民主,宣扬平等与自由,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6分)
(3)政治上,传统的封建家长制不利于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经济上,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传统家庭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文化上,传统的封建家庭伦理观念阻碍了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不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12分,政治、经济、思想各4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4)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积极发挥政府作用,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6分,每点3分,继承传统为必答要点,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5)一方认为“她”字的出现是对女性的侮辱;另一方认为“她”字的出现只是使中国的文字更严谨,并没有侮辱女性的意思。(8分)
(6)“她”字的发明原本是为了解决中英文翻译的问题,说明近代以来中外文化交流的深入;一个字的存废,引起了社会的激烈辩论说明近代以来妇女地位的提高。(8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文明的进程就是一部人类不断争取自由和平等的历史。”请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亚里士多德在他们之前也说过,人根本不是生来平等的,而是有些人天生是作奴隶的,有一些人天生是来统治的。亚里士多德当然是对的,可是他却因果倒置了……”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组成国民议会之法国人代表认为,无视、遗忘或蔑视人权是公众不幸和政府腐败的唯一原因,所以决定把自然的、不可剥夺的和神圣的人权阐明于庄严的宣言之中……第六条?法律是公共意识的表现。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去参与法律的制定。法律对于所有的人,无论是施行保护或处罚都是一样的。……第十一条?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第十七条?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人权宣言》(1789年8月26日颁布)
材料三:“我联合国人民同兹决心: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重申基本人权,人格尊严与价值,以及男女与大小各国平等权利之信念……”
——《联合国宪章?序言》(1945年10月)
材料四:1999年1月,美国以武力强迫科索沃冲突双方依美国的方案到法国的朗布依埃进行谈判。谈判中,南联盟表示其他条款均可接受,只有北约军队进驻科索沃这一涉及南领土主权的条款不能接受。谈判最终破裂,北约于是迫不及待地对南联盟动武。3月24日,北约以“保护人权”之名,对南联盟发动了代号为“盟军”的空袭行动,将南联盟拖入战争的深渊。科索沃战争的规模虽属局部,但影响却十分深远。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准则受到了粗暴地践踏,联合国的权威大大受损,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开了干涉别国内政的危险先例,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恣意妄为。
------肖璞 一兵《科索沃战争告诉世界什么》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卢梭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
(2)材料二是如何阐明“自然的、不可剥夺的和神圣的人权”?(4分)在当时有何进步作用?(2分)
(3)在“争取人权”方面,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的欧美和中国发生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4分)
(4)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的共同问题是“人权问题国际化”,试结合两则材料对此作出简要评价。(4分)


参考答案:(1)天赋人权。(2分)
(2)内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不可剥夺的人权等。(4分)
进步作用:宣言集中表达了18世纪启蒙思想家的政治主张,阐明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和民主法制基本原则,否定了封建专制特权。(2分)
(3)中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
(答出两点即得2分)
欧美:俄国废除农奴制、美国解放黑人奴隶、英国宪章运动,等。
(答出两点即得2分)
(4)进步性:反映了世界人民反对战争、渴望和平的愿望。(2分)
局限性:为某些大国干涉别国内政、发动战争提供借口。(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它是一场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这场以人权对抗神权、以法律对抗专制、以科学对抗蒙昧的运动,是……欧洲发生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文中的“它”指的是
A.文艺复兴
B.启蒙运动
C.光荣革命
D.宗教改革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西方人文精神经历了三次大的演进和变化。下列运动中,把人们从封建专制和等级特权的思想藩篱中解放出来,促使“人”与“社会”双重觉醒的是
A.智者运动
B.文艺复兴运动
C.宗教改革运动
D.启蒙运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注意材料中关键词“封建专制和等级特权”。 智者运动有利人的觉醒但没有涉及封建专制和等级特权;文艺复兴宣传了人文主义,打击了天主教会统治,有利人的觉醒社会的觉醒。宗教改革打击了教皇的权威,有利于在宗教信仰上人的解放。启蒙运动不仅打击了宗教特权,而且矛头直指封建专制制来源:91考试网度和等级制度,有利于人的觉醒,也要求建立民主社会。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题干给了多个信息,需要把握好关键词。准确理解选项涉及的各项运动。还可以考查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和思想等。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