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题《文学成就》答题技巧(2017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7-08-25 15:49:3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中国南宋数学家秦九韶在《数学九章·序》中说:“周教六艺,数实成之。学士大夫,所从来尚矣。……若昔推策以迎日,定律而知气。”他能得出此结论是因为他看到了
[? ]
A.珠算的创制与应用
B.用赤道坐标记录恒星位置
C.《授时历》的颁布
D.十进位值制计数法被采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将古典现实主义文学推向高峰的是
A.《红楼梦》
B.《三国演义》
C.《水浒传》
D.《儒林外史》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红楼梦》对明清社会的官僚制度、科举制度、教育制度、婚姻制度、家族制度以及僵化的理学等,展开深入的揭露和批判,是百科全书式巨著,将古典现实主义文学推向高峰,故选择A项。《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水浒传》开英雄传奇和武侠小说的先河。《儒林外史》以入木三分的辛辣嘲讽揭露丑恶的世风百态,成为长篇讽刺小说的开山之作。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点评:还可以考查明清小说出现的原因:有人认为:明清文学观念的演进,使世俗现实生活日渐成为小说关注的焦点。通过家庭、爱情、婚姻的纠葛变化、盛衰兴亡,反映社会人际关系,展现时代风尚面貌,提供生动完整细腻的社会生活画卷。明清小说呈现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A.专制主义强化? B.商品经济发展
C.拜金主义盛行? D.轻商思想淡化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在长期的抗灾斗争中,中华民族表现出高度的聪明才智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东汉末年,瘟疫肆虐,“家家有位尸之痛,宝宝有号泣之哀”。张仲景记述道:“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终顺旧。”“但竞逐荣势……惟名利是务。”“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年),其死亡者,三分有二……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概括张仲景从医的社会背景,写出其医学来源:91考试网 91eXAm.org著作的名称并概述该著作的成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背景:瘟疫引起人口大量死亡;医生没有充分发挥作用。著作及成就:张仲景撰写《伤寒杂病论》;对中医学有重大发展,成为中医治疗学的理论经典(或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理论基础)。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淮南王赋八十二篇,……淮南王群臣赋四十四篇……上(汉武帝)所自造赋二篇……阳成侯刘德赋九篇……太子(刘爽,汉宣帝之子)喜(王)褒所为《甘泉》及《洞箫》颂(赋名),今后富贵人左右皆诵读之。
——《汉书》
材料二?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教
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材料三 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而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钱大昕(清)《十架斋养新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的文化现象。(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词兴盛的主要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小说流传的特点并指出明清小说产生的因素。(4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文学流传的趋势并谈谈你的认识。(2分)


参考答案:(1)现象:汉赋受到上层贵族(王室)的喜爱。(2分)
(2)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数量的增加;民间娱乐的需要。(答出两点即可得4分)
(3)特点:被社会各阶层所接受;影响力超过儒佛道三教。(答出一点即可得2分)
因素:君主专制的加强(或封建专制统治日益腐朽黑暗);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适应市民阶层需要。(答出两点即可得2分)
(4)趋势:从社会上层逐渐流传到下层民间(或逐渐世俗化、通俗化)。(1分)
认识:文学体裁要更加适应社会大众的需要;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都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本题解析:(1)从材料“今后富贵人左右皆诵读之”可以看出汉赋受到上层贵族的喜爱。(2)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兴起。文学日渐符合市民的需求,出现了宋词,可配乐演唱。(3)从材料“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可以看出明清小说影响之广。明清小说产生的背景主要从政治、经济和思想等方面进行分析。(4)从文学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文学逐渐的市民化,这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兴起的需要。体现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
点评: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的成就和特点和每一个朝代的文学的体裁等是常考的知识点。文学的特点如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的开端;楚辞是开创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汉赋辞藻华丽大气,注重铺陈;此外还有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特点也需要掌握。另外,明清之际小说中有许多是反对封建思想、主张个性自由的,反映了市民阶层的需求,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反映宋元时期,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城市市民文化生活趣味的艺术形式有
A.文人画集诗、书、画、印于一体
B.词、曲、杂剧、话本小说
C.词赋、诗歌
D.山水画的意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宋元时商品经济繁荣,于是逐渐兴起市民阶层,市民文化也随之兴起。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为我们展现了宋代繁华市井文化的场景。快速的都市生活节奏与情感节奏,决定了市民文化热情奔放、浅俗直白的倾向,而市民文化直接推动乐宋代诗、词、散文和元曲的繁荣发展。
由于宋元时期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市民生活很丰富,由此产生了很多市民文学,比如话本。而由于这一时期民族间战争频繁,民族交往也相当频繁,人们用以前的比如唐诗这种简短的文学形式已经不能充分表达自己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抒发自己的感情,因此产生了形式较为灵活,更能抒发情感的宋词。再比如,宋元时期,航海业高度发达,因此指南针得到广泛应用。民族融合得到进一步发展,使得文化既保留了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又各有特色。可以说,经济的进一步繁荣发展是文化繁荣的物质基础,而民族交往的进一步融合是促进因素,也是一种方式。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