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25 15:34:36
1、判断题 1933年5月12口,罗斯福签署《农业调整法》,该法出台后,有1000多万亩棉花田被耕掉,另外还屠宰了22万头母猪和600多万头小猪。实行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是
[? ]
A.提高美国消费能力以促进市场恢复
B.增强美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C.保障美国农民的权益,以缓和阶级矛盾
D.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稳定农产品的价格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罗斯福说:“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的人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来源。”为此“新政”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调整工业生产
B.实行“以工代赈”
C.调节农业生产
D.整顿财政金融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的人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来源。”信息说明罗斯福采取救济的措施,故B项合题意。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当时令人们产生这种担忧的直接背景是(?)
A.俄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B.30年代大萧条的发生
C.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
D.国家干预经济的实施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1929-1933年是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时期,大危机使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了怀疑,而这一时期苏联正在进行五年计划,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因此使得人们议论着西方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故选B.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有学者认为,美国克林顿20世纪90年代实行的经济政策属于新版的罗斯福新政。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B.面临着处理政府干预与自由放任的关系问题
C.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彻底解决了失业问题
D.都创造了美国经济发展奇迹,消除了经济危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克林顿和罗斯福新政都面临着如何处理政府干预问题,克林顿不过是既反对完全的自由放任,又反对过度的政府干预。A明显不对。C明显错误,失业问题不可能彻底解决,D项明显错误,都创造了美国经济发展奇迹,但不可能消除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的是根源是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与生产的日益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想要彻底解决经济危机就必须废除私有制,但这两次改革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所以不可能彻底解决经济危机。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20世纪30年代,有人在纽约的中学生中做了一次民意测验,结果发现,罗斯福总统最受欢迎,他的票数远远高于位居第二的上帝。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罗斯福?
A.是美国的第32任总统
B.打败分裂势力,维护了美国统一
C.实行新政,使美国渡过经济危机
D.领导美国人民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不对,罗斯福是美国的第32任总统与其受人民爱戴直接关系;? B不对,打败分裂势力,维护了美国统一是林肯的功绩;D不对,领导美国人民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在40年代而非30年代;C符合题意,1933年罗斯福上台后,实行新政,使美国渡过经济危机?
点评:罗斯福新政的影响1、直接影响:新政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2、间接影响:新政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3、深远影响: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