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25 15:33:28
1、综合题 (2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得到百姓的拥护)而为天子,得乎天子而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孟子·尽兴章句下》
材料二:“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荀子·王制》
材料三:董仲舒对儒家思想作了发挥,他宣扬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天的儿子,即天子,代表天统治人民,因此全国人民都要服从皇帝的统治,诸侯王也要听命于皇帝。
材料四:“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华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却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亡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请回答:
(1)材料一主要反映了孟子的哪一观点?(2分)材料一、二反映的基本思想是什么?(2分)
(2)材料三宣扬的观点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4分)
(3)材料四表明了作者对君主的什么态度?(4分)为什么与材料三存在认识上的差异?(8分)
参考答案:
(1) 民贵君轻。民本思想。
(2) 君权神授。实质是维护君主专制。
(3) 态度: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反对君主专制。产生差异的原因:二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董仲舒生活在封建社会初步发展时期,君主专制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黄宗羲生活在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君主专制是社会进步的障碍。
本题解析:
(1)注意材料一关键信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可知反映了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再结合材料二信息“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可知是指君主要爱惜百姓,取得民心,才能长治久安,与材料一都体现了儒家的民本思想。
(2)注意材料三关键信息“宣扬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天的儿子,即天子,代表天统治人民,因此全国人民都要服从皇帝的统治,诸侯王也要听命于皇帝”,结合所学知识,体现了董仲舒“天人感应”“ 君权神授”的思想,实质是迎合了当时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求。
(3)注意材料四关键信息“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 “今却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可知体现了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反对封建君主专制。至于与材料三存在认识上的差异,主要从黄宗羲和董仲舒二者所处的封建社会阶段不同分析。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春秋战国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新儒学);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批判思潮(王夫之、黄宗羲和顾炎武的思想)。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明清之际,思想界发生重大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是指( )
A.理学发展为心学
B.反君主专制的民主思想出现
C.西学东渐
D.拜金逐利思想盛行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孔子对鲁国大夫季氏说:“八佾舞(天子专用的祭祀乐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在孔子看来,季氏的行为违背了其:
A.“仁政”的主张
B.“爱惜民力”的主张
C.“王道”的主张
D.“克己复礼”的主张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某思想家主张:“君子之学以明其心。其心本无昧也,而欲为之蔽,习为之害。故去蔽与害而明复,匪自外得也。”下列言论与之相符的是( )
A.“克己复礼,天下归仁”
B.“格物须是到处求,博学之,审问之,谨思之,明辨之,皆格物之谓也。”
C.“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D.“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君子之学以明其心”、“其心本无昧也”等,本题实际上考查中国古代理学新发展相关内容——心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属于儒家的“仁”,不正确;B属于理学,“格物致知”,不正确;D项属于明末清初,李贽的“反正统意识”,不正确。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陆王心学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朱子云:“若在理上看,则是虽未有物已有物之理。”由此可见,两人都试图
A.揭示自然规律
B.论证天人关系
C.发现人性本质
D.探寻事物本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信息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说明道家是在寻求自然的本源,理学家主张理是万物的本源,故二者均是探寻事物本原,故选择D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道家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朱熹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