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押题版)(二)

时间:2017-08-25 15:30:0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综合题  (18分)“幸福生活是人们的共同追求,但不同时期不同的人对幸福的理解和追求并不一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饭素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论语·雍也》
材料二   康有为的幸福观,以进步作为其理论预设,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坚定信念以及佛教式的终极关怀,最终达到“大同”这一终极目标。以“人道主义”的关怀和“博爱、自由、平等”等民主思想为其思想的核心,以“去苦求乐”作为其幸福理想得以实现的动力,把追求快乐、幸福看成是道德的基础,具有明显的功利主义色彩。
——蔡成浩《论康有为的幸福观》
材料三

(1)依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幸福观的内涵。(2分
(2)对比材料一,材料二康有为的幸福观有何不同?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康有为幸福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10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带领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6分)


参考答案:(1)幸福观:就是生活上不追求物质享受,而要做到安贫乐道。(2分)
(2)不同:由复古到以追求进步为社会取向;由建立在不平等基础上的仁政、德治到追求博爱、自由、平等为政治理想;由安于贫寒、清心寡欲到追求生活快乐,物质享受为道德基础;其幸福观具有近代西方的价值观内涵和功利主义的色彩。(4分)
原因:在西方列强侵略下中国传统社会和传统价值观的全面危机;近代工业兴起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的成长和西学的传播。(6分)
(3)努力:政治上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经济上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生产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文化上实行义务教育,发展高等教育;推行“双百”方针,促进文艺繁荣;社会生活上关注民生,建成小康社会。(6分,两点即可)


本题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孔子思想的认识与理解。首先要分析材料,然后对材料进行归纳总结。材料“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可知其观点。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康有为思想的认识与理解。解答时要注意与材料一时代的不同,尤其注意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特点归纳总结。材料“以进步作为其理论预设,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坚定信念以及佛教式的终极关怀……。以“人道主义”的关怀和“博爱、自由、平等”等民主思想为其思想的核心,……具有明显的功利主义色彩。”体现了其不同。分析原因要结合时代特点。
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的变化的认识。首先要分析题目,明确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及具体内容“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然后结合材料,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加以归纳总结。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形成·孔子的思想;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康有为的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朱子说“未有天地之先,毕竟先有此理”。这说明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       
A.从政治需要出发
B.从天人关系出发
C.从万物本源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阅读材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对“未有天地之先,毕竟先有此理”的理解,结合所学史实可以判断出朱熹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指的是提出理是世界的本质,因此C符合题意。故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朱熹思想主张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史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先哲曾留下若干睿智的言论。下列人物组合与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是(  )
甲:“亲吾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
乙:“工、商皆民生之本”“天下为主,君为客”
丙:“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之所从矣”
丁:“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A.朱熹、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
B.程颐、朱熹、李贽、顾炎武
C.王阳明、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
D.王夫之、程颢、王阳明、顾炎武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由甲项中的信息“亲……天下人之父”“视天下为一家”可知这应为王阳明的“致良知”的观点;由乙项中的信息“天下为主,君为客”可知这应为黄宗羲的观点;由丙项中的信息“邪辟之说灭息……统纪可一”可知这应为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观点;由丁项中的信息“保天下……匹夫……有责”可知这应为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观点。故本题应选C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王阳明的思想观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黄宗羲、顾炎武的思想观点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孔子“克己复礼”中的“礼”,指的是(   )
A.上古时候的禅让制
B.东周时候的分封制
C.西周时候的井田制
D.西周时候的等级名分制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孔子思想,孔子是春秋晚期的人,代表的是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克己复礼”指的是恢复西周时候的等级名分制度,以维护统治的需要,D正确,ABC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皇太子李建成,逼父皇李渊退位,李世民违反了:
① 孔子的“礼” ② 董仲舒的三纲五常 ③ 宗法制 ④ 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皇太子李建成,逼父皇李渊退位,违背了传统的宗法制度、伦理道德、等级秩序,因此① 孔子的“礼” ② 董仲舒的三纲五常 ③ 宗法制都符合题意。但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是关于君主与百姓的关系,显然与此无关。
考点:传统制度、伦理
点评:从干扰项的设置分析,组合题有两种基本解法。其一,所有选项都是符合题意的情况下,这时结合所学知识逐一肯定,因为全部符合,也谈不上排除,我们称之为肯定法。其二,只要有一项是不符合题意,就可采用排除法,亦称筛选法。通过几次筛选,逐渐缩小范围圈,然后选定符合题意的答案。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2/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