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九)

时间:2017-08-25 15:23:5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综合题  东西方对人性的不同态度,导致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取向,深刻地影响了以后社会的发展方向。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学者须是革尽人欲,复尽天理。”                                  ——《朱子语类》
材料二 彼得拉克认为,人的本性、人生的目的和幸福,应该是研究的主题。他说:“任何人都不愿成为一个不幸者,这是违背人的本性的。”“应该用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
材料三 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要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理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正义,以及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恩格斯
请回答:
(1)概括指出材料一的主要观点及其实质。(4分)
(2)材料二反映出的思想主旨是什么?(2分)与材料一相比有何不同?(2分)
(3)材料三所体现的思想与材料二相比有何发展?(6分)


参考答案:(1)存天理,灭人欲。维护封建专制统治。(4分)
(2)人文主义思想。材料一是泯灭人性,材料二是提倡重视人性。(4分)
(3)从人文主义发展到理性主义;从主要批判神学到整个封建专制制度及其宗教思想体系;构筑了未来社会的理想蓝图。(6分)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西思想的理解。
第(1)问,根据材料即可得出答案。
第(2)问,根据材料,在对材料信息整合、归纳的基础上回答即可。
第(3)问,根据材料结合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相关史实来回答问题。发展主要回答不同的地方。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梅兰竹菊指:梅花、兰花、竹、菊花,被人称为“花中四君子”。品质分别是:傲、幽、坚、淡。其共同特点是自强不息,清华其外,澹泊其中,不作媚世之态。此种说法最相关的理论来源是
A.理学
B.天人感应
C.君权神授
D.道家学派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可知梅兰竹菊之所以被称之为“花中四君子”是因为他们的品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明理学注重道德修养,民族气节,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积极作用,所以本题选A,B、C、D与材料不符。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理学的积极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某思想家认为:“亲以厚爱关子于安利而不听,君以无爱利求民之死力而令行。明主知之,故不养恩爱之心而增威严之势。故母厚爱处,子多败,推爱也;父薄爱教笞,子多善,用严也。”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的治国理念是
A.无为而治
B.礼法并用
C.礼乐仁政
D.严刑峻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明主知之,故不养恩爱之心而增威严之势”,明君懂得这些,所以不培养仁爱之心而加强威严之势。道家主张无为而治,而材料主张“有为”,故A项错误;儒家荀子主张礼法并用,材料只强调“法”的作用,故B项错误;儒家孟子主张礼乐仁政,与材料强调严刑峻法不同,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法家主张严刑峻法的治国理念,所以本题答案选D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法家的严刑峻法。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书博会开幕式的背景墙上有孔子泰山等形象,若为背景墙选配孔子的两句名言,下列最合适的是
①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书博会是和“书、学习”有关的,所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合适书博会的,书博会得欢迎远方而来的朋友,所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也是合适书博会的,而其他的两句名言是不适合书博会的,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的名言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朝“焚书坑儒”的根本着眼点是(   )  
A.压制知识分子
B.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C.完善法律机制
D.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焚书坑儒都在于加强对人们的思想控制,用思想上的统一来巩固专制统治,所以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董仲舒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8 9 10 下页 尾页 9/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