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25 15:23:55
1、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据《史记》记载,陆贾常常在刘邦面前引述《论语》《尚书》等古代典籍。刘邦呵斥他说:“乃公居马上得之,安事《诗》《书》?”陆贾反唇相讥道:“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于是,刘邦让他总结秦亡汉兴的经验和历史上治乱的缘故。他便
写下了《新语》十二篇,讨论“行仁义、法先圣”的道理,使得刘邦不得不称善。
——《史记》卷九十七
材料二 “余自幼读圣教,不知圣教;尊孔子,不知孔子何以可尊。所谓矮子观场,随人说妍,和声而已。是余五十以前,真一犬也。因前犬吠形,亦随而吠之。若问以吠声之故,正好哑然自笑而已”。 ——(明)李贽《续焚书》
材料三 中国的思想家对自然科学和玄学都没有兴趣,他们提供讨论的哲学是社会的、政治的和伦理的。从规劝和改良的语气来看,这种哲学无疑反映了一个屡起冲突、政治混乱的时期……哲学家们在晚周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 160; ——(美)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材料四 在孔子诞辰二千五百五十七周年祭孔大典前夕,备受世人关注的孔子标准像于孔子故里曲阜揭幕。 ——中国新闻网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说说儒学为什么会受到重视?(3分)
(2)材料二中作者是如何认识儒学的?说明了什么问题?(3分)
(3)结合材料 一、二、四,谈谈你对儒家思想地位和作用的认识。(4分)
参考答案:(1)儒学顺应新兴地主阶级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有利于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的安定。(3分)
(2)儒学已不适合时代的需要了,对儒学进行批判。(说明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受到怀疑与动摇。)(3分)
(3)从汉到南宋,儒家思想不断发展完善,逐步确立起统治地位,对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起了重要作用。但自明代起,儒家思想逐渐保守僵化,成为统治者控制人们思想、实行愚民政策、阻碍科学发展的工具。(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2013年10月13日,“荀子思想现代价值”学术研讨会在山东省临沂市苍山县隆重召开,与会专家学者对荀子思想的地位、作用及其现代价值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们探讨的内容不包括( )
A.“隆礼重法”的治国理念
B.“万物皆生于两”的哲学思想
C.“礼为民生”的民本思想
D.“学不可以已”的教育思想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相关历史基础知识,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荀子思想现代价值”等,可知,本题主要考查荀子的思想主张相关内容。回忆、再现荀子相关思想主张,可知,荀子主张提出的隆礼重法、王霸并用的治国模式,A表述正确;在教育方面提出了“学不可以已”,D表述正确;同时荀子还提出了“礼为民生”的民本思想,C项表述正确。而“万物皆生于两” 是李贽的哲学思想,表述错误,符合题意。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荀子的思想主张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战国时期,主张不论“王公大人”还是普通“万民”,都不分轻重厚薄,强调生产劳动在社会生活中地位的思想家是?
[? ]
A、墨子
B、荀子
C、韩非
D、孙膑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反映的思想内核是
A.存天理,灭人欲
B.格物致知
C.致良知
D.发明本心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是考查学生对理学知识的理解。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反映的思想内核是存天理,灭人欲。B C D项是认识理的方法,与题干不相符合。所以选A。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他的哲学以慈悲为怀,认为这种悲天悯人的心情出自人的天性。”以上材料评价的是
A.孔子“仁”的思想
B.墨子“兼爱”思想
C.孟子的“性善说”
D.陆九渊“心学” 思想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以慈悲为怀,认为这种悲天悯人的心情出自人的天性”反映了孟子的性善论思想,故选择C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孟子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