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卷《主要经济政策》高频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四)

时间:2017-08-25 15:19:0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某班下课后,黑板上还留有历史老师的一些板书字眼(如下图所示),以此判定与板书字眼有关的内容应是

[? ]
A.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特点
B.我国封建社会赋税制度演变的主要趋势
C.中国古代经济政策实施的具体做法
D.我国封建社会税费改革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明休宁人汪镗,去“海上业贾”,终于“饶裕自若”,“生子五人,皆强干能世其业”,但他在临终时仍叮嘱其子:“吾家世着田父冠,吾为儒不卒,然麓书未尽蠹,欲大吾门,是在若等……”。这种现象在当时的徽州地区比较普遍,这一现象
A.导致了重农抑商
B.使儒学统治地位确立
C.提高了商人的的地位
D.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阅读史料,提炼信息的能力,由材料可知徽商及其子弟“由贾入儒”的现象,在他们认为儒可以光宗耀祖,而经商则不可以,因此他们在从事商业活动赚取利润后,没由勇于扩大再生产等,而是用于教育,学习儒学, 以此达到光宗耀祖的目的,由此分析可知材料所述现象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故选D。而 A的表述偏离题干主旨,儒学统治地位的确立是在汉武帝时期,排除B,由材料可知正因为商人地位的低下,才“入儒”,C的表述不合史实。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7世纪中期的中国政府多次颁布禁海令,而同一时期的英国政府则颁布《航海条例》保护海外贸易。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取决于中、英两国
A.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因素
B.统治集团的态度
C.在世界市场所处的地位
D.海上力量的强弱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体现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史学观点。题干要求的决定两国不同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因,所以答案选择A项。B项内容不是根本原因,所以排除B项。CD两项是无关项。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0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历史上的手工业技术、科技发明、创造等,……一般是传子不传女,怕女儿出嫁后把技术外传别家。这种传继方式,继承的对象稳定可靠,家庭世代积累下来的丰富经验集中到一人身上,从而形成了历史上众多的“祖传秘方”。 然而,家庭工艺技术的单子继承模式都形成了一个封闭的格局。技术的神秘性使得丧失了外来的刺激和竞争。因而,也就越来越变得保守僵化,因循守旧,不求革新和提高。同时,与世隔绝的传授,也使其得不到外来的信息,无法吸收别人的技术,……中国古代有许多十分先进的技术和工艺,后来都相继失传,就同这种继承方式有直接的关系。
——《中国文化传播网》
材料二? 15世纪,意大利威尼斯制订了世界上第一部专利法。英国1624年制订的《垄断法规》规定:“当任何人利用他自己的费用和企业,或通过他自己的智慧和发明,确实把任何新技术引进王国或把任何过去从未应用的发明引入,促进了贸易,有利于王国,可以授予他在合理的时期内以专利权,直到国民们学会这件事为止”,在世界上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势给予发明专利以肯定。
250年前,英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奖励,使几乎所有的人,都陷入了一种对新技术、新发明的狂热崇拜之中。学者指出,英国若无1624年《专利法》,那么“对十八世纪纺织工业中资本主义发展具有决定性的那些发明就未必有可能”。晚年的瓦特,依靠被广泛转让的高效能蒸汽机的发明专利,生活非常富庶。?
——《大国崛起》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指出在对发明者专利权的保护方面,中西方在保护方式和目的方面有何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差异的原因。(6分)
(2)依据材料分析,中英两国不同的保护方式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参考答案:(10分) (1)方式:中国通过家庭单子继承模式在家庭内部传承技术工艺;西方通过立法形式维护发明者的利益。(2分)
目的:中国维持个体手工业者对技术的独占;西方激发人们的发明创造力,以推动社会经济发展。(2分)
原因:落后的宗法观念;传统的小农经济的束缚。西方统治者的重商主义政策;商品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分)
(2)中国:不利于技术的创新发展和传播,甚至导致先进技艺的失传,损害了经济的发展。英国:维护了发明者的利益;导致全社会形成尊重科技发明的共识;促成了工业革命在英国的发生和发展。(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徽州少年林光錀,以日记的形式,记载了清朝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林家成员的生产、生活等活动。以下材料是根据林光錀所写的日记编制而成。
材料一?林父与林光镐一年生产、生活时间分配表
(单位:天)

人物
生产劳作
其他活动
外出活动
休闲
统计
林父
113(31.8%)
96(27.07%)
28.5(8.03%)
117.5(33.1%)
355(100%)
林光錀
308(86.7%)
22(6.2%)
5(1.47%)
20(5.63%)
355(100%)
?说明:①林父的“其他活动”主要包括“打杂”、“做风水地”两项。②林光錀的“生产劳作”以牧牛为主,占264.5天。
材料二?林父一年“外出活动”分类统计表(单位:天)
?
项目
?
走亲戚
?
往双岭
往重山拕(背)苗竹
往齐春桃茶
往思口买杂货
?
清货买货
往富村买货
?
江村打油
往林村买小猪
?
卖茶
天数
12.5
1
3
1
4
2.5
2
1
1
0.5
?材料三?林家“生产劳作”时间分类统计表
专项
粮食生产
蔬菜生产
经济作物(茶)
其他
统计
劳动时间(天)
62
11
16
24
113
百分比(%)
55
9
14
22
100
?说明:粮食包括禾(稻)、麦、粟、番薯四类,凡与之有关的劳动视为粮食生产活动。蔬菜、白豆、油菜种植等列入蔬菜生产。?请回答:
(1)根据林家的生产、生活和经济状况,判断出林父的身份并说明理由。(3分)
(2)根据上述材料,概述林光蝓的生活状况。(2分)
(3)在当时,林光錀的人生之路可能面临三种选择:其一,从事农耕;其二,经商致富;其三,科举致仕。请你就上述三种人生选择,结合林家状况和时代特点,分析其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7分)


参考答案:(1)身份:自耕农。
理由:林家父子大部分时问都亲自从事农业生产劳动,自给自足;拥有部分生产资料;有自主活动(休闲)时间。(3分)
(2)生活状况:绝大多数时间从事生产劳作;有写日记的习惯(或有一定的文化知识,或接受了一定的文化教育)。(2分)
(3)从事农耕:有利因素:有农业生产资料和生产经验。不利因素:生产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答出容易遭受自然灾害、地主土地兼并、政府盘剥和近代自然经济解体带来的冲击也司得分)。
经商致富:有利因素:徽商文化有利于经商;鸦片战争后中国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越来越高(林家种植的茶叶等经济作物市场前景广阔)。不利因素:林家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经商基础薄弱;受政府的限制、外国经济势力的入侵、动荡的社会环境等社会因素的制约。
科举致仕:有利因素: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坚持不懈的学习品质(长期记日记)。不利因素:经济基础差(经济不宽裕):学习时间少。(7分)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第(1)问要通过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判断他是自耕农、地主或商人。第(2)问要从材料中归纳概括其状况,较容易;第(3)问注意审题,要从中选择一种来分析即可,不可面面俱到。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3 4 5 下页 尾页 4/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