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高频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二)

时间:2017-08-25 14:56:41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图标设计体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下图为其中的一组图标,你认为它的设计构思取材于中国书法艺术中的哪一种字体

A.行书
B.隶书
C.篆书
D.草书



2、判断题  水墨画一定程度上能代表中华文化的独特韵味。右图是明代杰出画家徐渭的《黄甲图》(局部),图中肥阔的荷叶已开始凋零,一只螃蟹缓缓爬行,留出大片空白表现秋水,荷叶墨色淋漓,画蟹形状虽夸张,却饶有笔情墨趣。此画所反映的中国水墨画的典型特点是

A.讲究笔法工整
B.强调个性表现
C.重视气势雄壮
D.追求摹写逼真



3、判断题  ?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原君》


? 材料二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日知录》


? 材料三 明清时期,诗、词、散文等传统文学体裁渐趋衰落,通俗文学勃兴,小说、戏曲等大众化形式成为文学艺术的主流。?

——《中国古代史》


? 材料四 明清时期,追求抒情与写意风格的文人画成就突出。
回答:
(1)材料一、二中,都提出了“天下”这一命题,黄宗羲认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一观点的提出有何进步意义?顾炎武是如何界定“亡国”与“亡天下”这一概念的?在“保国”和“保天下”中百姓的责任有何不同?材料二中的一段话后来被梁启超概括为哪一句名言?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三,说明明清时期文学艺术发展的新特点。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观察材料四,说明文人画所具有的鲜明特征。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思想文化领域出现新变化的时代背景。并说明经济与思想文化之间的关系。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题  “张颠没在二十年,谓言草圣无人传。零陵沙门继其后,新书大字大如斗。”诗中“零陵沙门”指的是

[? ]


A、柳公权
B、颜真卿
C、欧阳询
D、怀素



5、判断题  文学与艺术是相通的,在创作背景和表达意境上与宋末郑思肖画作《无根兰》相类似的是

A.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B.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
C.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D.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2/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