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25 14:01:48
1、判断题 民国时期的著名记者黄远生说:“盖在昔月,仅有制造或政法制度之争者,而在今日已成为思想上之争。”事实上,中国近代有些事件兼有制度之争和思想之争,它们是(?)
①洋务运动?②戊戌变法?③辛亥革命?④新文化运动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洋务运动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保留中国封建政治制度,没有制度之争,排除①。新文化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矛头直指封建礼教,没有制度之争,排除④。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分别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并且进行了大量的宣传工作,抨击封建制度,所以说兼有制度之争和思想之争,答案为C。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解题关键是充分了解题干所涉及的历史事件的性质和史实,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和识记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的“第二次反思”付诸政治实践开始于( )
A.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B.中法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回答本题需注意题中“付诸政治实践”开始的时间,根据所学,应指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始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度。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学习西方军事和近代科学技术,时间:鸦片战争后到洋务运动期间。第二阶段:学习西方近代民主政治制度,时间:19世纪末康梁维新变法到20世纪初孙中山三民主义。第三阶段:学习西方启蒙思想及文化,时间:1915年后的新文化运动。故选C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下图所示读物最初于1897年12月刊出,20世纪初,商务印书馆出版了铅印本,一共印刷了二十版,知识分子争相传阅。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维新变法思潮成为时代主流
B.中国民众已普遍接受进化论
C.中华民族面临严重民族危机
D.严复成为读书人心目中楷模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简单。赫胥黎的《天演论》是19世纪末由维新思想家严复翻译的;结合所学知识,可以考虑到维新思想的出现背景,由此得到答案。所以答案选C。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一般说来,当帝国的权力来自一个人时,它便软弱;而当它来自千百万人民时,则强大……如果学者、商人和老百姓都能关心民族的危难,那么这样的人民将是聪明的,否则是愚昧的。”这种观点的最早倡导者应是( )
A.鸦片战争中新思想的代表人物
B.甲午战争后的资产阶级维新派
C.辛亥革命时代资产阶级革命派
D.新文化运动中的激进知识分子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材料指出如果国家权力来自一个人必然会导致专制,即反对专制独裁,在中国历史上首次提出该思想的是资产阶级维新派。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鸦片战争中萌发的新思想的核心和实质是
[? ]
A、仿制西方武器,振兴清王朝
B、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之路
C、自强求富,发展资本主义
D、启迪人们挣脱封建统治牢笼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