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商业的发展》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7-08-25 13:53:4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东汉王符在《潜夫论·浮侈》写道:“今举世舍农桑,趋商贾,牛马车舆,填塞道路,游手伪巧,充盈都邑,治本者少,浮食者众。……浮末者什于农夫,虚伪游手者什于浮末……天下百郡千县,市邑数万,类皆如此。”从中我们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①批评东汉后期舍本逐末的社会现象?②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商业发展的情况
③东汉虽有抑商法令,但经商的人不少?④是当时城市商业经济发展的真实反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史料解析及史实再现能力。分析题干材料可知①②③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在重农抑商背景下商业发展的情况及作者的立场,并不能反映城市商业发展的情况,故选A。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提到:“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符合史实的是?
A.当时士农工商的界限正在逐渐淡化
B.当时通过经商致富的人比从事农业或手工业要快
C.西汉时期重农抑商政策开始松动
D.表明当时政府税收主要来自于商业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题中重点信息在“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也就是对比之下,从事商业比从事农业、手工业的人致富更快,即选B项;ACD三项既不能从题中材料得出,也不符合西汉时期(司马迁生活时代)经济的实际情况。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阅读以下材料:
有人说,欣赏《清明上河图》“恍然如人汴京(东京),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面耳”。
——《石渠宝笈三编》



图2 北宋东京城市布局


图3 清明上河图
(1)说明图1所示城市的名称及其所处朝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图2、3提取历史信息,说明北宋东京与图1所示城市相比,在商业活动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长安、唐朝。
(2)突破了坊市格局空间限制;突破坊市制的时间限制;出现专门市场。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魏晋南北朝商业萧条的主要原因是( ?)
A.战乱使社会动荡不安
B.物物交换频繁
C.自然经济的影响
D.政府采取措施打击商业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析:
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战争不断,经济凋敝,商业活动失去了发展的政治前提和经济基础.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台湾学者王尔敏在《明清时期庶民文化生活》中提到:民间文化是庶民生活最直接创造的产 物,自不同于官绅生活的文化内涵。中国民间世俗文化以明清以来资料最丰富,问题最繁 多,最值得投人心智,探索研究。下列关于明清庶民文化的相关阐述正确的是
A.明清民间文化的发展与工商业的繁荣密切相关
B.“资料最丰富,问题最繁多”反映了明清时期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C.庶民文化作为下层民众文化,不能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与广度
D.明清时期的小说、京剧和文人画等都是这种文化的典型代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明清末期,苛捐杂税都比较繁多,民众生活水平不能说提高。庶民文化仍属于我国的民众文化,同样能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与广度。文人画不是明清庶民文化的典型代表。经济与文化联系紧密。所以BCD说法错误,A说法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