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题《维新思想》考点预测(2017年强化版)(五)

时间:2017-08-25 13:47:41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康有为在《上清帝第五书》中指出:“自台湾事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倭生心。陈涉辍耕于垄上……伏莽遍于山泽,教民遍于腹省揭竿斩木,已可忧危……”光绪帝认可了这个说法。这说明光绪帝主持变法的主要目的是
A.维护清朝统治
B.抵抗外国侵略
C.解决国民生计
D.发展资本主义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可知,康有为在论述变法的主要意图:以变法挽救民族危亡,以变法抵制人民革命,维护清王朝统治,说明光绪帝主持变法的主要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A项符合题意;B、C、D项不合题意;故此题应选A。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一部英文著作的中译本有一句话译为:“康熙帝曾经阅读郑观应的著作。”经核对,原文为:“Em-peror Kuang Hsu had read the works of Cheng Kuang Ying。”问题出在Kuang Hsu帝是谁。
回答问题:
(1)请写出Kuang Hsu帝的正确译名,并运用历史知识说明理由。?
(2)这是一部研究中国近代化的专著,它为什么会谈到郑观应?


参考答案:
(1)“光绪”。郑观应与康熙帝处于不同时代(或与光绪帝处于同一时代)。
(2)郑观应是(甲午中日战争前)早期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维新运动是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一个重要阶段,他宣传变法,主张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或实行君主立宪制,或兴西学),是早期资本家等。


本题解析:本题引用英文史料让考生加以判断,这在高考中尚属首次,它一方面体现了双语教学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也使本题立意新颖,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本题虽然形式灵活,但仍然是考查考生阅读理解材料,并运用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只要能够准确辨别材料中涉及的两个历史人物的关系,两个问题便迎刃而解。从材料中可知“Cheng Guang Ying”没有翻译错,一定是指郑观应,而他是生活在19世纪后半期的我国一位著名的早期维新思想家,“Kuang Hsu”能够阅读郑观应的著作,应说明他喜欢维新,而且生活在郑观应的同时代或以后,根据所学知识,可以推知这位皇帝一定是光绪帝。第(2)问则应根据所学知识从郑观应著作所反映出来的内容来概括。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康有为对中国近代政治变革产生的影响是?
[? ]
A、率先提出实行君主立宪主张
B、批判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的腐朽思想
C、提倡西学,否定传统的儒家思想
D、反对共和革命,维护清朝专制统治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盛世危言》中有这样一段话:自中外通商以来,彼族动肆横逆,我民日受欺凌,凡有血气孰不欲结发厉戈求与彼决一战哉!……我之商务一日不兴,则彼之贪谋亦一日不辍。纵令猛将如云,舟师林立,而彼族谈笑而来,鼓舞而去,称心餍欲,孰得而谁何之哉?吾故得以一言断之曰:“习兵战不如习商战。”依据材料推断其作者是(?)
A.魏源
B.李鸿章
C.郑观应
D.康有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指出“习兵战不如习商战。”,主张发展工商业,同外国进行商战,由此可以判断这是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思想。而郑观应是早期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故选C。
点评:l9世纪60、70年代,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出现了早期维新思想,为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做了理论准备,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其思想主张有:
1、提倡西方的文化科学知识
2、振兴民族工商业,与外国“商战”
3、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日本建立起一支现代化的军队是在
A.19世纪70年代
B.19世纪80年代
C.19世纪90年代
D.20世纪初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考查对历史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