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大全《近代科学技术》高频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7-08-25 13:39:41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2009年7月22日出现了300年一遇的日全食现象,许多人利用现代天文望远镜进行了观赏。而在16世纪末17世纪初,欧洲人伽利略利用望远镜观察月亮。伽利略的望远镜观察和斜塔实验能够说明
A.只有观察才能发现科学定律
B.只有实验才能发现物理定律
C.伽利略为经典力学奠下了基础
D.近代科学是以实验和观察的事实为依据的



2、判断题  某学者在评价中国17、18世纪的科技时强调:“在中国,技术的发展跟不上科学的发展,它在原地踏步。出现这种状况的一个主要原因无疑是中国的□□□,不必发明机器来节省人力。它是由地方性的人口过剩产生的贫穷的永久性受害者。”根据该学者的观点,你认为空格部分最合适的内容应该是(?)
A.小农经济自给自足
B.人力资源太过丰富
C.专治体制腐朽僵化
D.商业发展缓慢迟滞



3、判断题  “牛顿的发现,给人类带来从未有过的自信。曾经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类,终于大胆地抬起头来,开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而达尔文被当时的支持者称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这说明二者的学说都
①成为了宗教改革的指导思想②否定了基督教神学的权威
③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④反映了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

[?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判断题  有学者认为,公元14世纪到17世纪之间,欧洲的空间概念发生了一个革命性的变化下列事实能证明此变化的是
①麦哲伦及其船队的环球航行证实了地圆学说
②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
③绘画时强调捕捉光和色的“瞬间印象”
④汽车和飞机便捷了地区间联系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②



5、判断题  判断题:判断正误,并在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

(本大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建国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先后经历了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四次调整,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2.历史学习小组收集到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关键词如下:1978年;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
3.孙中山提出的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有了质的飞跃,尽管它在内容上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但它成为了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
4.右图漫画《片面的经济》形象地反映了苏联长期实行的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
5.牛顿建立了经典力学,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并发展了量子论,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