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商业的发展》答题技巧(2017年最新版)(六)

时间:2017-08-22 06:15:0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据统计,唐宋两代来自北方的状元共68名,占全国总额的61%。而元明清三代全国共有状元194名,其中来自北方的仅26名,占全国总额的13.4%;南方状元则有168名,占86.6%。以上数字充分说明了
A.文化发达的农耕民族取代北方游牧民族成为统一王朝的统治者
B.北方人尚武,南方人尚文
C.封建统治者在录取人才时采取向南方倾斜的政策
D.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我国的文化重心随之南移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经济重心南移带来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南宋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导致了人才教育的相应变化,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状元的变化。所有答案选D。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宋代是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黄金时代,有位同学想选择几个典型的事例作为自己撰写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小论文的标题,你认为合适的标题有
①坊墙轰然倒塌②汴河两岸群商荟萃③带上纸币去赶集④海上丝绸之路看商业风景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电视剧《乔家大院》反映晋商文化的显著特点是“‘贾而好儒’、‘贾儒结合’。……清乾隆、嘉庆时期,晋商经营达到极盛,然而,从清 道光、咸丰时期至清末民初,晋商渐趋衰落”。由此可以推断,晋商的“贾儒结合”实质是(?)
A.近代商业和传统文化的结合
B.传统文化与近代经济的结合
C.传统商业和外国资本主义的结合
D.旧式商贾与封建权势的结合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回答本题需较好理解题意,材料“清乾隆、嘉庆时期徽商经营达到极盛,然而从清道光、咸丰时期至清末民初,徽商渐趋衰落。”说明晋商的“贾儒结合”还是旧式的商业与权贵(以儒家思想为统治基础)的结合,从而在乾隆、嘉庆时期达到极盛,而到了清末明初,封建统治趋于崩溃,依存其上的晋商趋于衰落,也说明晋商并不适应近代经济的发展要求。本题ABC三项“近代”经济不符合晋商的特点,选D项。
点评:性质是一事物区别它事物的特有属性。实质就是本质,指事物内在的根本属性。本质是隐蔽的,是通过现象或假象来表现出来的,必须靠辩证思维才能透过现象挖掘到本质;按不同的标准本质可划分成不同的方面;本质经常和目的尤其是根本目的相关。而性质则是比较稳定的,一般由历史事物的阶级属性或社会属性决定。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晋商这个中国历史上特殊群体的著述不断问世。据说晋商家族中一二流的读书子弟去经商,三四流的子弟去参加科举考试,甚至出现过获得功名后不做官而从商的进士。这说明晋商发展的突出特点是
[?]
A.贾而好儒?
B.海纳百川的度量
C.行道多多、全民经营?
D.学而优则贾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新唐书·百官志》载:“两京诸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击钲三百而散.”这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A.唐政府对“市”的贸易不加任何限制
B.长安、洛阳商品经济繁荣
C.唐政府采取有效措施管理城市商业
D.唐政府抑制城市商业的发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两京诸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击钲三百而散.”说明有专门机构管理市,且对市进行严格的管理。故此题应选C项。
点评:中国古代城市经济演变规律:①对政治中心的依附性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减小,日益突出其生产性和商业性。②政府对城市商业活动的限制逐渐放松,商人的地位也日益改善。但“重农抑商”的政策没有根本的改变。③城市商业活动的发展状况与政治局势有密切联系。④经济重心南移与城市分布成相应变化。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5 6 7 下页 尾页 6/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