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模板《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高频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7-08-22 05:57:41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巴黎公社是对整个19世纪上半期国际工人运动的一次总结,它体现了这一时期国际工人运动的?
①自发性和偶然性特点?②政治斗争和暴力斗争特点
③广泛的群众性特点?④无产阶级政党领导革命的特点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824 年,欧文在美国购买了 3 万英亩土地,建立了许多“公社”.实行人人劳动、按需分配制度。然而,这些“公社”不久都瓦解了,其根本原因是?(?)
A.社员们思想觉悟太低
B.人们不理解他的主张
C.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
D.缺乏大量的后续资金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注意题干要求是“因素”, ④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把④排除即可。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工业经济一旦发展,就开始对社会产生冲击。有人认为:“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是不合理、不公正的,将被新的‘和谐制度’所代替”;他们中有人将和谐社会的理想付诸实践建立起“新和谐公社”,他们是
[? ]
A.巴黎公社社员
B.马克思主义者
C.空想社会主义者
D.彼得格勒的工人和士兵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列关于巴黎公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成立于1871年3月28日
B.使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现实
C.世界上第一个工人政权
D.其失败并非偶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26 分)阅读下列材料:
“社会主义”这一概念原本是 19 世纪西欧资本主义工业化的产物,有学者认为其本意是“自由主义精神的延续:改革社会秩序,以发展、扩张并确保主要的自由主义价值”。随着历史的发展,在欧美资本主义中心地区,社会主义逐渐演变成一种通过促进社会改革去争取中下层劳动者阶层民主权力和更好待遇的改良运动;在资本主义边缘地区,社会主义则在一系列国家中建立起共产党执政的国家,它们通常既取得了显著成绩,也经历了挫折。在以上两种基本运动之外,在广阔的第三世界,20 世纪中期以后兴起了形形色色的“模仿的”社会主义。
——据(张光明等)《关于社会主义回顾与前瞻的对话》整理
请回答:
(1)列举 19 世纪上半期兴起的两大社会主义思潮,并分析当时社会主义思潮日益流行的原因。(8 分)
(2)二战后,英国工党以其标榜为“社会主义”的竞选纲领(包括国有化,增加就业,推行社会保障等)赢得大选。你如何评价工党标榜的“社会主义”?(6 分)
(3)从五四时期至 20 世纪 30 年代,“社会主义”思潮盛行中国。试从国内思想和国际环境两个方面分析成因。(8 分)
(4)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体制经历了由“模仿的”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转变。这一转变的含义是什么?从这一转变中你能得出哪些认识?(4 分)


参考答案:
(1)两大思潮: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4分)
原因:工业革命,社会贫富悬殊日益扩大;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启蒙运动促进自由、平等思想的广泛传播。(本问满分4分。任答一个要点得2分)
(2)评价:(从本质上看)工党标榜的“社会主义”政纲仍是资本主义的改良方案(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变化);(从目的上看)是为了提倡公平正义,获得民意,赢得选举;(从手段上看)该纲领以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调节了利益分配,完善福利制度;(从影响上看)这有利于经济的平稳发展,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每点2分,总分不超过6分)
(3)国内思想:新文化运动动摇了传统儒家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满分4分,任答一点得2分,或答近代以来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的思潮遭遇挫折也可得2分)
国际环境:十月革命的道路启示;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成就的示范效应;西方世界的经济危机引起对西方模式的反思等。(满分4分,任答一点得2分)
(4)含义: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2分)
评分说明:仅答“市场经济体制”不给分。
认识: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必须符合本国国情;善于学习先进国家的发展经验;“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应立足于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本问2分,每点1分,言之有理即给分)


本题解析:(1)第一小问,两大社会主义思潮分别是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第二小问,结合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弊端的日益暴露,启蒙运动自由平等思想的影响,为了找到社会发展的良策,许多有识之士不懈的探索等方面,分析社会主义思潮日益流行的原因。
(2)结合二战后西方国家社会福利政策的推行、资产阶级代议制下政党赢得选举的需要,从本质、目的、手段、影响等方面评价工党标榜的“社会主义”。
(3)国际环境方面,十月革命的胜利、斯大林模式下苏联经济建设的成就,展现了社会主义的成功,而同一时期的西方国家正陷入经济危机的困境中。国内思想方面,新文化运动较为彻底批判儒家思想,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给迷茫的中国人指明方向。
(4)第一小问,“模仿的”社会主义是指照搬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二小问,对比中国、苏联、美国经济模式的探索,可见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要符合本国国情,不同国家可以相互学习借鉴、取长补短,同时在发展过程中借鉴西方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