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22 04:57:23
1、选择题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虽有所发展,但最终未能繁盛的的根本原因在于()
A.受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制约
B.封建势力强大,民族资产阶级没有政治地位
C.受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制约
D.军阀分裂割据中国没有形成统一市场
2、选择题 孟菲斯是一位伯利克里时代的雅典公民,在他身上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是
A.在公共场所进行自由辩论
B.领取国家发放的参政津贴
C.和妻子一起参加公民大会
D.担任公民大会的轮值主席
3、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 (19分)
材料一?我们革命的目标,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种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的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
——?孙中山《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的演说
材料二?……宣言如下:
一?所有中国前此与各国缔结之条约,皆继续有效。
二?……
三?所有外人之既得权利, 一体保护
——《同盟会革命方略? 对外宣言》
材料三?我同盟会所主张者,有三民主义:一民族主义,二民权主义,三民生主义。今民族民权以达目的,惟民生问题尚待解决。
——孙中山《在国民党成立大会上的演说》
材料四?(一)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含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个民族一律平等……(二)民权主义……详言之,则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三)民生主义:……其最重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
——《国民党一大宣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孙中山所谓的“三样目的”,概括地说要达到什么目标?所谓“至完美的国家”又是什么意思?(4分)
(2)分析材料二、三,你认为“今民族、民权已达到目的”的说法对吗?为什么?(7分)
(3)孙中山因何未能建立“至完美”的国家?(根本原因)(2分)
(4)从材料四反映出的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有哪些新的发展?其原因是什么?(6分)
4、判断题 《民报》主要撰稿人朱执信(1885~1920年)在翻译西方著作时,曾把“社会主义”译为“民生主义”。其主要目的是( )
A.传播西方思潮
B.社会主义的中国化
C.宣传社会革命
D.阐释新三民主义
5、判断题 “其所恃为后盾者实为多数之民众:若智识阶级、若农夫、若工人、若商人是已。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这表明孙中山晚年对中国革命的认识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是指
A.革命的领导权和目标
B.革命的进程和对象
C.革命的指导思想和道路
D.革命的依靠力量和对象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