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高频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7-08-22 04:50:4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张骞通西域的重要意义对当今最有影响的是? (? )
①新疆地区第一次与内地联成一体②促进西域与中原的经济文化联系
③促使中国丝绸走出国门名闻天下④推动佛教文化传入中国扩大影响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注意题目问得是对“当今”的影响。西域在今天中国境内就是新疆。③④对今天的中国没有什么影响了。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识别下面三图,指出三图分别反映了什么时期的政治形势,概述各图形成过程并指出三图显示的历史发展趋势。


参考答案:图1反映的是北宋、西夏、辽的形势;图2反映的是南宋与金对峙的形势;图3反映的是元朝统一全国的形势。
北宋建立后,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并对辽和西夏用兵。双方损失很大,北宋分别与辽、西夏议和,并在边境互市。
原辽统治区的女真人建立金政权,先后灭掉辽、北宋,占据中原。北方大地主逃到江南,建立南宋。全军继续对南宋用兵,南宋统治集团偏安江南,宋金议和,形成对峙局面。
宋金对峙时期,北方蒙古族建立蒙古政权,蒙古政权征服攻灭了中国境内许多政权,建立元政权,统一全国。
发展趋势: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封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本题解析:考点知识:宋元时期的政治特点。通过三幅地图来考查历史知识,进而分析历史阶段特征。题目显得很活,这符合新课标要求学习材料呈现方式的多样性,也是考查解决问题过程的有效尝试。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15分)
材料一?偃说上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之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主父偃指出汉武帝时中央与地方间存在怎样的问题?(2分)这一问题在汉初是如何产生的?(1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主父偃解决问题的办法及其效果。(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省的职能并说明隋唐时实行该制度的核心意图。(6分)
(3)综合上述材料,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必须要解决哪两对矛盾?(4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岳飞在《满江红》中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里的“胡虏”“匈奴”指()
A.契丹族
B.女真族
C.党项族
D.蒙古族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岳飞是抗金名将,金政权是由女真族建立的。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的是
A.内阁的设置
B.议政王大臣会议的设置
C.南书房的设置
D.军机处的设置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明代设置内阁,清朝的内阁一直只能办理一般性的日常公事,从来没有掌管过重大的机密重务;清代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它创建于皇太极崇德二年(公元1637年),“设八议政大臣……总理一切事务,与诸贝勒偕坐共议”,“协议国政,军国大事,均于此决之。”是皇帝和贵族权贵分配权力的机制,分化、牵制了皇权,排除B项;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设立南书房,由皇帝亲自挑选某些经过精审确定的亲信文人入南书房办事,组成自己直接控制的机要秘书班子,许多重大政务已不再交付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改为径由南书房传渝或遵旨起草上谕,南书房实际上成为皇帝的机要秘书处目的是更直接地行使皇权;雍正帝时设置军机处。军机处是在议政工大臣会议和南书房的基础上,历经从雍正四年到十年的逐步扩大和正规化,然后才正式形成为固定部门的。自此以后,军机处便成为辅佐皇帝工作的主要办事部门,比较注意工作效率和保守机密,而且由皇帝直接指挥其全部重要活动,军机处是一个跪受笔录、上传下达的机构,是君主独裁专制进入顶峰的产物,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答案应选D项。
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军机处
点评:这种直接提问式的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记忆是否准确,相对来说比较简单。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