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技巧《商业的发展》高频考点巩固(2017年模拟版)(六)

时间:2017-08-22 04:22:2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中国古代商帮往往都有自己奉拜的乡土神,比如徽商拜朱熹,晋商拜关公,闽商拜妈祖,他们奉拜乡土神的主要目的是(?)
A.为了击垮其他商帮,使自己获利
B.为了凝聚内部的团结,获取更多利益
C.为了摆脱官府的限制,发展海外贸易
D.希望保佑他们全家健康幸福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31分)安徽省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徽商、徽学及小岗村名闻天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徽州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处,位置上占有一定的优势。然而在农耕文明占主导地位的时代,山多地少的环境无疑是一种劣势。历史上,徽商一次次地从这里别离家乡:“过山又过岭,一脚到杭州。”
徽商以儒商自居,经营致富后常常资助家人读书,据“中国第一状元县”《休宁县志》载:“明代徽州56万人口,书院多达54所。中国总计800多位状元中19位产生于休宁。”这些徽州人考取功名后,往往知恩图报,庇护徽商。?
—一摘编自纪录片《徽商》
材料二?程颢、程颐和朱熹的祖籍均在徽州歙县篁墩,故徽州被称为“程朱阙里”。从南宋前期至清乾隆年间,他们开创的经典理论在徽州维系了600多年,对徽州社会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宋元明三代,徽州出了不少民族志士,表现了坚贞不屈的气节,与这一理论密不可分。但是,这一理论讲究忠君孝亲、男尊女卑、丧制礼服、修祠续谱、建坊树碑等,致使大批的“贞女烈妇”、“孝子贤孙”为传统礼教而殉身,在程朱桑梓之邦又结出了许多恶果。同为徽州人骄傲的胡适及其战友为此进行了猛烈批判。?——摘编自《徽学研究》
材料三?小岗村的传奇人物严俊昌这样口述自己经历的那段历史:“从1959年,我们这里就有饿死人的事情了……我再三考虑,究竟小岗走什么路能行?怎么救自己的命?我去找村子里几个灾荒年没有饿死的老头子。……当时有不少人咳得吐血,我也咳血,一咳嗽就吐血。他们讲,都饿得吐血了,要活命,只有分田到户。……”
当前口述历史方兴未艾,史学界有这么一种看法,认为口述历史是不能用的:人都有一种表演欲,这样说出的话,是很难作为依据的;有很多话不敢说,或因多种原因不愿回忆;时间久了,往往出现记忆性错误。……?
——摘编自《口述历史》第二辑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徽商兴起的条件,分析与“状元”相关的选官制度的优越之处及在这一制度影响下徽州人对经商、读书、做官三者之间关系上的认识。(14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指出程颢、程颐及朱熹等人开创的“经典理论”是什么及其对徽州社会文化产生的双重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胡适及其战友进行的“猛烈批判”及其重大价值。(10分)
(3)依据材料指出小岗村村民开创的农村经济制度,分析口述历史具有的优势及其局限性,谈谈你对如何克服这些局限性的看法。(7分)


参考答案:(1)条件:地理位置优越,毗邻经济发达的苏杭地区;山多地少,受生计所迫。(学生如答出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徽州人们的吃苦耐劳,勤俭、谦让、诚信的优良品质(即徽骆驼精神)等相关内容也可酌情给分,4分)
优越之处:科举制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4分)
认识:经商收入可以为读书创造条件;读书可以实现做官的梦想,做官后的读书人对徽商可以提供庇护。(意思相近即可,6分)
(2)经典理论:宋明理学(或程朱理学、新安理学)。(1分)
双重影响:宋明理学对形成徽州文化中坚贞不屈的内涵,孕育众多的民族志士及国家有用之才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理学推崇的纲常名教又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造成了许多不良后果。(不必拘泥于字句表达,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4分)
猛烈批判:胡适及其战友开展了新文化运动,对封建礼教等旧道德进行了猛烈抨击。(2分)
重大价值: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使中国知识分子受到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3分)
(3)制度:家庭承包责任制。(2分)
优势:表述具体、生动;当事人叙述,具有较高真实性。(2分)
局限性:主观色彩浓厚;受生活环境的制约;记忆错误导致不实。(2分)
局限性的克服:利用文献、实物等资料加以考证。(1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南齐书》记载:“王晏出至草市,马惊走,鼓步从车而归。”材料中所说的“草市”
应理解为
A.卖马的场所
B.卖马草的场所
C.官府设置的固定市场
D.民间集市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草市是南北朝时期在商品经济发达的交通要冲自发形成民间商品集市。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当看到“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的场景时,我们可以断定这一现象最早出现在? (? )
A.秦朝
B.西汉
C.南朝
D.北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两宋时期商业空前繁荣;唐朝后期,城市坊和市的界限逐渐打破;到宋代,店铺已随处开设。理解材料可推测是在北宋。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宋代吴处厚曾说:“蜀有痎市,而间日一集,如疟疾之一发,则其俗有以冷热发歇为市喻。”这段话反映的是:
A.宋代蜀地疟疾流行
B.宋代的集市贸易十分繁荣
C.“市坊”制度已经被彻底打破
D.宋朝经济没有能均衡发展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从材料“痎,二日一发的疟疾。痎市,二日一次的集市。”可以看出当时四川集市召开频繁,材料反映了宋代集市贸易的繁荣,故选B。A项是对材料的错误理解;D项表述错误,C项与材料无关。
点评:宋代在商业上发展到了新的阶段。城市经济功能大大的增强,打破了坊市的界限,出现了夜市和草市并相当的繁荣。在商品流通领域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但是也应该知道,宋代的商品经济实际上还是农耕经济的附属物,并未跳出农耕经济的轨道进而得到独立的发展。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5 6 7 下页 尾页 6/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