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频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7-08-22 04:19:3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秦始皇“坑儒”和汉武帝“尊儒”主要表明统治阶级
[? ]

A.打击或扶植儒家学派
B.为选拔封建知识分子扫清障碍
C.打击思想领域中的敌对势力
D.在思想领域加强封建专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地位发生严重动摇,直接原因是
A.儒学的“大一统”观念已经不再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
B.佛教和道教迅速传播
C.儒学放弃了自己“仁”“礼”等基本主张
D.魏晋南北朝的统治者都是佛教信徒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和道教思想广泛传播,从而冲击着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使儒学统治地位进一步削弱,故B项正确;ABD三项表述明显错误,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三教合一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董仲舒的理论有利于?
[? ]
A.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
B.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做到“三纲五常”
D.“春秋大一统”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25分)2013年,中央电视台推出了“幸福是什么”的特别调查节目,“幸福”一词迅速成为网络流行语,引发当代中国人对幸福的深入思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请回答:

 
中国
西方
古代
1.不断提升美德的过程就是追求幸福的过程。“一箪食,一瓢饮”能够修得高尚品德,这样的苦行值得赞颂。
2.“多子多福”是幸福的显著标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家族“香火”的旺盛是个人幸福的体现。
1.苏格拉底把由理性指导的精神满足当做最高幸福,视情欲为一时快乐之下的痛苦。他提出“知识即美德”。
2.中世纪的欧洲,人们普遍认为,人类的幸福来自上帝的恩赐,而物质享受只是世俗的、虚幻的幸福。
近现代
近代的中国人,对幸福的理解似乎更多样。有人把国家的富强独立当做终身幸福而奋斗,而新文化运动以来的年轻人却认为幸福就是自由、平等地追求自己所渴望的东西,比如婚姻、学业、事业。
19世纪的西方,享乐幸福论流行,主张物质需要的满足高于一切。费尔巴哈认为“幸福…只是某一生物…能够无阻碍地满足…关系到它的本质和生存的特殊需要和追求”。
当代
改革开放前,人们普遍接受幸福与物质追求相分离,“越穷越光荣”。改革开放后,很多人把财富的多寡看做幸福与否的标准。“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成为2010年流行语。
经济发达的西方社会,人们依然相信为自身谋取各种物质利益是幸福的保证,同时有些人已经把眼光投向社会弱势群体,帮助他人,实现个人社会价值被当做个人幸福的体现。
 
请回答:
(1)从上述材料看,古代中西方的幸福观有何共同之处?(2分)概括中国古代的幸福观突出特点及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4分)这种幸福观有何积极影响?(2分)
(2)结合背景从政治、经济、思想方面分别分析近现代中西方幸福观改变的原因?(12分)
(3)根据材料概括,从古代、近现代到当代,西方社会幸福观的发展趋势。(3分)
(4)根据材料,你认为有哪些因素会影响社会幸福观的形成?(2分)


参考答案:
(1)共同之处:注重精神满足(或答忽视物质追求);重视道德修养。(2分)特点:家族的观念突出,主张个人幸福服从家族发展(2分)。
原因:小农经济;宗法观念;儒家思想(答对两点得2分)
积极影响:培养人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2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但本小题得分不得超出8分)
(2)A.中国,?政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和个人都陷入生存的危机(或民族危机严重2分)
?经济:封闭的小农经济逐步瓦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分)
?思想:西方民主思想(启蒙思想)的传播,更多人要求个性解放。(2分)
B.西方,?政治: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展;(2分)
?经济:工业革命带来经济的巨大发展;(2分)
?思想: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宗教改革解放人们的思想;享乐思想流行。(2分)
(3)发展趋势:
古代:追求精神享受和道德境界(或答忽视物质享受);(1分)
近代:追求物质享受(或答享乐主义流行);(1分)
现代:在满足一定物质需求的条件下,注重个人社会价值的追求(1分)。
(4)因素:社会幸福观的形成受当时社会的经济、政治和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影响和引导。(2分)


本题解析:(1)根据题干要求及图表关键信息“古代中国,不断提升美德的过程就是追求幸福的过程,‘一箪食,一瓢饮’能够修得高尚品德”、“古代西方,由理性指导的精神满足当做最高幸福,物质享受只是世俗的、虚幻的幸福”等,不难归纳、概括出古代中西方的幸福观的共同之处,主要体现在:?重视道德修养;?注重精神满足(或忽视物质追求)等。
根据关键信息“古代中国‘多子多福’是幸福的显著标志”、“家族‘香火’的旺盛是个人幸福的体现”等,可知,中国古代的幸福观具有突出特点,体现在:突出家族观念,个人幸福要服从整个家族的发展。形成这样的突出特点,主要基于以下几点原因:?中国古代传统长期的小农经济经济形态,“男耕女织”形式,非常强调“家庭”;?宗法观念根深蒂固,影响深远,传承香火,光宗耀祖等;?长期以来深受儒家“三纲五常”等纲常伦理的熏陶及影响等。
当然,中国古代的这种幸福观也带来一些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有利于培养人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无形中引导着人们有追求,积极向上,努力进取,从而可以推动社会的良性发展等。
(2)根据题干要求及图表关键信息“近现代中国,有人把国家的富强独立当做终身幸福而奋斗,而新文化运动以来的年轻人却认为幸福就是自由、平等地追求自己所渴望的东西”、“近现代西方,享乐幸福论流行,主张物质需要的满足高于一切”等,结合所学知识,具体从以下几方面来认识近现代中西方幸福观改变的原因:
A.中国  ?政治上: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严重。?经济上:封闭、落后的小农经济逐步瓦解,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及发展。?思想上:“西学东渐”局面,近代西方民主思想等的传播,更多的人要求个性解放,追求自由、民主和平等。
B.西方  ?政治上:近代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展,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的确立。?经济上:殖民扩张以及工业革命的开展等,带来了经济的巨大效益,但同时物欲横流,拜金主义盛行。?思想上: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宗教改革运动的相继开展,不断解放着人们的思想以及享乐思想流行等。
(3)根据题干要求、以上两问以及图表关键信息“当代西方,人们依然相信为自身谋取各种物质利益是幸福的保证,同时有些人已经把眼光投向社会弱势群体”、“实现个人社会价值被当做个人幸福的体现”等,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归纳、概括出西方社会幸福观的发展趋势,即体现在:?古代:追求精神享受和道德境界;比较忽视物质享受;?近现代:追求物质享受,享乐主义流行;?当代:在满足一定物质需求的条件下,注重个人社会价值的追求与实现。
(4)根据题干要求及图表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定社会的社会幸福观的形成与发展,不是凭空出现的,与当时社会的时代背景密不可分,具体来说,即与当时具体国家所处的具体时代背景相关联,诸如当时国家实施的经济形态、政治制度以及国家的主流价值观等方面的影响和引导,均会影响到社会幸福观的形成与发展。
考点:幸福观·中国幸福观·古代、近现代、当代中国幸福观;幸福观·西方幸福观·古代、近现代、当代西方幸福观;幸福观·中西方幸福观的异同及原因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孔子看到鲁国大夫季氏用了天子的乐舞,便愤然谴责道:“是可忍,孰不可忍!”这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主张是(    )
A.仁者爱人
B.忠恕之道
C.克己复礼
D.中庸之道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根据材料中的“鲁国大夫季氏用了天子的乐舞”,说明季氏属于鲁国的大夫,但却用了周天子专用的乐舞;对此,孔子进行了批判,“愤然谴责”;联系所学知识,这恰恰体现了孔子维护西周奴隶社会等级秩序,即维护周礼,因此本题选C。而A、B、D三项虽然属于孔子思想,但与题意无关。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孔子的思想。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理清孔子思想的本质,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清事件的本质。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