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22 04:18:53
1、判断题 从19世纪90年代起,德国出现了建立巨型企业的趋势。到20世纪初,占全国企业总数0.9%的3万多家大型企业占有3/4以上的蒸汽动力和电力,其中586家巨型企业几乎占有蒸汽动力和电力总数的1/3。上述现象说明( )
A.军国主义政策推动了生产集中
B.能源革新成为生产集中的主要动力
C.生产集中有利于新兴工业的发展
D.生产集中根本改变了轻重工业比例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垄断组织的产生。“巨型企业”体现生产集 中,而“586家巨型企业几乎占有蒸汽动力和电力总数的1/3”,可以推断生产集中促进了新兴工业,特别是电力相关工业的发展,答案为C项。“军国主义”“轻重工业比例”在材料信息中未能体现,排除A、D两项。蒸汽动力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不属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能源革新,排除B项。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历史上的社会转型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往往会出现重大的发展与变革,是我们认识和把握历史的关键。请回答:16世纪前后,世界历史发生了重大转折和变革。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方面的表现。
参考答案:经济方面,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世界市场初具雏形;政治方面,欧美各国通过革命或改革逐步确立资本主义代议制民主体制;文化方面,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枷锁,解放了思想。
本题解析:16世纪前后,世界联系日益加强,世界市场逐步形成,欧美各国建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打破了封建神学的束缚。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 阅读下列材料。以下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在一些方面的影响。
? 材料一 根据1801年首次普查,该郡(英国的约克郡)只有15个城镇,其人口总共2万多人; 而到1891年,已经有63个城镇。从1820年到1830年,利兹、曼彻斯特以及伯明翰的人口增长率达40%,这是增长最快的10年。?
——(英国)A·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
? 材料二 虽然人均收入有了明显的提高,可是富人的收益要明显地大于穷人。拿手织机工来说,他们在拿破仑战争的早期年代里(工业革命刚开始时)境况不错,可是后来无论是他们的工资还是就业机会都急剧变化。?
——A·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
? 材料三 自工来革命开始以来,人们一直在以矿物燃料的形式(煤、石油、天然气)把各种形态的碳从地下开采出来,经过燃烧使之转化为热量、H2O(水蒸气)、CO2、少量的二氧化硫、甲烷和其他气体,并释放出来。……使全球空气中的CO2的体积比节节上升:从前工业化时代的约280mmp上升到目前的? 360mmp。
——J·格里宾《历史焦点》
回答:
(1)工业革命首先从哪个部门突破?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以上材料评价工业革命的影响?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以上影响中可以得出什么经验教训?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棉纺织部门。
(2)工业革命把劳动力从农村引向城市,开始了城市化进程;工人阶级相对越来越贫穷化,社会贫富分化加剧;二氧化碳和其它有害气体大量排放,造成了环境的恶化。
(3)发展经济必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的共同富裕;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注意对环境的保护。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判断题 1584年,《论西方发现》一文中指出,殖民地即使不能直接找到黄金、白银,也肯定能给英国带来财富。新市场将大大刺激英国工业的发展。英国的雇佣机会将增多,许多流民将成为繁忙的工匠。据此可知
A殖民扩张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B.殖民扩张给英国带来更多就业机会
C.工业革命急需广阔的海外市场 ?D.工业生产有利于殖民地人民就业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该题考查殖民扩张的作用。殖民扩张为英国提供了辽阔的海外市场,“新市场将大大刺激英国工业的发展。英国的雇佣机会将增多,许多流民将成为繁忙的工匠”。故B项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大清德宗景皇帝实录》“入手而能用,著耳而得声,坐一室而可对百朋,隔颜色而可亲謦,此亘古未有之便益,故创行未三十年遍于各国。其始止达数十里,现已可通数千里。”对该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材料反映的是火车的优点
B.该发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C.该发明在清末已经传入中国
D.该发明促进了各地的联系,作者持积极发展的态度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分析材料可以了解到,光绪帝(德宗)所指的应是电话机,“入手而能用,著耳而得声”等。电话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在清朝末年传入我国。电话的使用极大地方面了交流。因此BCD项正确,结合各选项,A项火车错误,故选A。
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电力的广泛使用为主要的标志,人类进入到电气时代。主要的成就有汽车、电影、电报、电话等,这些成果随着列强的侵略也逐渐的传入中国,带动了中国的城市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