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考点特训(2017年冲刺版)(一)

时间:2017-08-22 04:11:01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直到18世纪末,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中所占的份额仍高出欧洲5个百分点,大约相当于英国的8倍,俄国的6倍,日本的9倍。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总份额的三分之一。上述材料反映了()
A.中国传统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
B.中国政府“重本抑末”政策的巨大成功
C.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明显提高
D.中国商业特别是对外贸易的高度繁荣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则群臣畏其威而归其利矣。”
请思考:
(1)材料反映了哪家学派的什么思想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必修一,想一想哪个朝代最先把这种学说贯彻到政治实践中,建立了什么制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题  许多思想家反对专制、暴政,主张“民本”,下列人物中没有这一思想主张的是
[? ]
A.韩非子   
B.孟子   
C.黄宗羲   
D.伏尔泰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后又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周到等等全部构成了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地被尊重。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韩国不仅把忠孝一致作为儒教的行为模式,而且通过风俗礼仪在日常工作中进行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安身立命的伦理纲常,让青少年以及所有的公民都从中强烈地感受到浓厚的道德熏陶和民族精神感染,从而形成一种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为韩国的繁荣提供精神动力……至今,儒教在韩国社会中仍然占有绝对的比重,儒教主张人必须与天奋斗,与人奋斗,提倡力争……儒教中包含的这种共同体意识在韩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王淑臣《韩国民族精神中的儒教精蕴》
(1)依据材料一,分析儒家思想对于封建统治的作用。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说明儒家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的地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分析,韩国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哪些内容,对本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近年来,“孔子学院”相继在韩国、法国等世界许多国家开办,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结合儒家思想特点和当前的国际形势,分析“孔子学院”为什么能在许多国家开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判断题  由央视《百家讲坛》通过讲述《论语——心得》走出并迅速蹿红的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一方面她的讲座得到大众热烈欢迎,书也成为极度走俏的畅销书;于丹成为时代超女,从根本上看是得益于
[? ]
A.显赫的学术地位
B.口若悬河的口才
C.把历史知识通俗化
D.儒家思想的魅力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1/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