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技巧《商业的发展》高频考点特训(2017年练习版)(三)

时间:2017-08-22 04:02:4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水浒传》第七十二回,写到宋江偕同柴进、鲁智深、武松、李逵和燕青等好汉去东京观赏元宵灯会,但见:“楼台上下火照火,车马往来人看人。”他们一行人所到的去处是当时最繁华的娱乐场所,其名称是
A.坊市
B.勾栏
C.舞坛
D.瓦舍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宋代的商业活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宋代东京东京最繁华的娱乐场所是瓦舍,故选D。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唐朝政府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凡不是州治、县治的地方,禁止设置商品交易市场。所反映的实质是
A.在乡村以及边远地区没有设置市场的必要
B.城市是商品交换的惟一场所
C.政府力图控制民间商业活动
D.州治、县治具备设立市场的条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材料内容显示政府对市场设置的严格控制,体现了政府力图控制商业活动。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隋朝大运河的一段利用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开凿的古运河。这一段是

[? ]


A.永济渠
B.通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清初在苏州已有潮商的会馆,其《潮州会馆记》碑文中写到“我潮州会馆,前代创于金陵┅┅敬祀灵佑关圣帝君, 天后圣母,观音大士。已复买东西旁屋,别祀昌黎韩夫子,兼设客厅厨舍。凡岁时伏腊,祝厘受祉,宾朋叙会,饮爵献酬,咸集于是”,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会馆有明显的商业性和地域特点
B.此会馆成为潮州商人联系的纽带之一
C.潮商推崇儒雅之气
D.会馆是商人祭祀的场所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城市化是全球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32分)
材料一: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汉朝城市商业发展的特点。(2分)
材料二
“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
——(宋)耐得翁《都城纪胜》
“梦里曾作南柯守,少时元是东陵侯。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宋)陆游《杂赋》
“风雨晚潮急,鱼虾晓市腥。平生诵佳句,今见海冥冥。”
——(宋)陈知柔《次海上长亭村》
材料三
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市民的富裕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戏曲、杂技、音乐、诗歌、小说等都在宋代高度繁荣。
——詹子庆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城市格局和经济功能所具特点。(4分)并结合材料三,简述宋朝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2分)
材料四

(3)根据材料四,指出18世纪以来英国城市化进程中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4分)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推动英国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主要经济因素。(4分)
材料五
中国近代意义上的城市应是1840年鸦片战争后才产生的。……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中国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中国传统的封建城市开始向近代资本主义城市方向发展。1921年中国第一个市政厅——广州市政厅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城市化的开始。但是,中国城市化非常缓慢。……(到1949年)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只有10.6%。
——马春辉《中国城市化问题论纲》
(4)结合材料五及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缓慢的主要原因。(6分)
材料六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合理利用了东北、华东、华北等经济发达,解放较早的地区的经济优势,对原有的城市进行了彻底的改造。变单纯的消费城市为生产、生活协调发展的城市,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心,缓和了城乡矛盾,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党和政府采取了正确的城市工作方针和政策,医治城市的战争创伤,促进了城市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宁克平《城市和人·中国城市化进程及其对策》
(5)根据材料六,概括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政府推动城市化进程的措施。(4分)
材料七
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固然为工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超越发展阶段的城市化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大量农村人口盲目涌入城市而造成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人口恶性膨胀导致就业机会不足,造成城市中贫富差距拉大。由于贫富悬殊过大,社会不稳定因素急剧增加,各种社会问题凸显出来。同时,过度的人口膨胀超过了城市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许多城市出现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挤、供水困难。……城市化的畸形化,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宁克平《城市与人·中国城市化进程及其对策》
(6)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城市化进程。(6分)


参考答案:
(1)经商的地点(和时间)受到极大限制(或古代城市政治、军事意义更大,经济意义居从属地位)。(2分)
(2)特点:商业活动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市场扩大;(2分)饮食服务娱乐设施比较完备,城市经济职能增强。(2分)
影响:促使市民阶层产生,出现了其独立的价值追求和社会生活方式;促进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2分,答出1点可得满分。)
(3)发展特点: 18世纪上半期发展缓慢;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发展迅速;20世纪30年代达到较高水平,此后发展较为平稳(或从18世纪初期到20世纪30年代发展迅速,此后发展较为平稳)。(4分,明确说明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发展迅速即可得满分)
主要经济因素: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工业革命的推动(工业化进程的推动);第三产业发展的推动。(4分,答出2点可得满分,答出“圈地运动”、“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等具体史实得1分,总分不超过4分)
(4)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的制约;城市化起步晚;生产力水平较低(或工业化程度较低,或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传统思想观念的制约。(6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3点可得满分)
(5)措施:对原有城市进行彻底改造;改变城市产业结构和发展类型(或:变消费城市为生产、生活协调发展的城市);采取正确的城市工作方针和政策促进经济发展。(4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2点可得满分)
(6)原因: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2分)
作用:能够为工业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推动经济发展。(2分)
问题:但城市化的发展应和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超越发展阶段的城市化会带来许多严重的社会问题,影响可持续发展。(2分)


本题解析:第(1)问,分析所给示意图可知当时长安的市主要是东市和西市,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此时的市受到严格的时间和空间限制。第(2)问,根据材料二“直至四鼓后方静”“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可见,商业活动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市场扩大;从“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鱼虾晓市腥”可见,饮食服务娱乐设施比较完备,城市经济职能增强;联系材料“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可知,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促使市民阶层的兴起,推动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第(4)问,观察曲线图可以看出,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8世纪上半期发展缓慢;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发展迅速;20世纪30年代达到较高水平,此后发展较为平稳。联系所学知识,并结合图中的时间判断可知,主要经济因素有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工业革命的推动和第三产业发展的推动等等。第(4)问,联系史实可知,1840年由于列强的侵略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自然经济始终占主导,未实现工业化;材料中“1921年中国第一个市政厅——广州市政厅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城市化的开始”说明中国城市化起步晚以上都是近代中国城市化缓慢的原因。第(5)问,从材料六中“对原有的城市进行了彻底的改造”“变单纯的消费城市为生产、生活协调发展的城市”“党和政府采取了正确的城市工作方针和政策”可以概括为,对原有城市进行彻底改造;改变城市产业结构和发展类型和采取正确的城市工作方针和政策促进经济发展。第(6)问,本小题在作答时要注意从发展趋势,利弊和对策三个方面来回答。
点评:城镇化又称城市化,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中国和世界史上城市化的进程要从整体进行把握。一、中国城市发展1.中国古代城市发展:(1)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原因:中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城市化进程。(2)中国古代城市发展表现: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的出现,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的出现和私商的出现促进城市发展,诸侯战乱,诸侯国建立都城;汉朝到唐朝:城市受时间、空间限制;城市受官府直接控制;城市职能以政治、军事为主;宋朝:彻底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城市不再受官府直接控制;城市职能以经济为主;明清时期:工商业市镇兴起,专业性城镇兴起,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2.中国近代城市发展:(1)近代城市发展的原因: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自然经济解体,最早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交通优越,便利。(2)近代城市发展的表现:主要集中东南沿海地区为主,通商口岸增加,内地城市发展(3)近代城市生活的变迁趋向:物质生活近代化,丰富多彩,政治生活和社会习俗方面民主、平等、自由、科学观念深入百姓生活。3.现代中国城市发展:(1)新中国成立初期:一五计划实施,促进城市化发展(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大跃进期间,促进城市化发展,大跃进后,阻碍城市化发展。(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促进城市化,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解放生产力,乡镇企业的发展促进了小城镇的发展。国有企业的改革促进了大城市的发展,对外开放促进了沿海地区和内陆城市的发展。
二、西方城市发展1、西方古代城市:雅典的工商业的发展2、西方近代城市发展:主要是近代工业革命后城市生活的变化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15世纪晚期,通过圈地运动,英国农民离开土地,进入城市,成为自由的雇佣工人,农业生产的商品化,推动了城市的发展(2)18世纪到19世纪初期,工业革命在英国展开,特别是蒸汽动力的产生,推动工业革命的进程,新兴城市产生,城市化进程加快(3)政府政策和外来移民也推动城市化加快(4)城市化的负面影响:城市人口拥挤;疾病和瘟疫流行;城市交通拥挤;住房紧张;贫富分化严重;环境污染;犯罪率上升。


本题难度:困难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