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文学成就》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7-08-22 03:53:5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明清统治者曾把《水浒传》列为禁书,主要是由于该书
[? ]
A.具有反专制的民主思想?
B.揭露当时统治者的腐朽?
C.歌颂人民的反抗精神?
D.在民间流传极广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26分)18世纪中叶,曹雪芹的《红楼梦》问世,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树起了一座灿烂的艺术丰碑。此后,对《红楼梦》的研究不断展开,逐渐形成了一门专门的学问——红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红楼梦》的批评与研究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754年至1901年。
第二阶段是1902年至1949年,这是现代红学的开端。1917年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出版《石头记索隐》,继承了清中期以来对《红楼梦》研究的思路。1921年时任北大教授的胡适发表《红楼梦考证》,观点正好与蔡元培相反,两人发生了激烈的争论。胡适使用“科学”、“实验”等方法考证《红楼梦》,吸引了一大批的追随者,真正形成了一个学术流派,开启了现代红学的研究。第三阶段自1949年至1978年。1954年,毛泽东写下了《关于<红楼梦>研究问题的信》,亲自领导和发动了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和胡适思想的批判运动,开了建国后将不同学术观点之争同政治斗争联系起来的先河。此后,用阶级斗争分析法研究《红楼梦》成为红学的主流。第四阶段自1978年至现在,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标志,《红楼梦》研究与海外红学合流而相呼应,从而进入了一个更加彻底的多元化时代。
——据陈维昭《红学通史》等
(1)明清时期,以《红楼梦》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小说发展迅速。请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原因。(8分)
(2)蔡元培与胡适关于红学的争论体现了当时北大的什么办学方针?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胡适 “开启现代红学研究”的主要思想文化背景。(7分)
(3)根据材料指出红学研究第三到第四阶段的变化。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8分)
(4)结合以上材料,你认为学术研究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3分)


参考答案:
(1)原因:①封建专制腐朽没落;②理学僵化、文化专制使部分文人将精力发挥在小说创作上;③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发展;④市民阶层壮大;⑤小说本身所具有的趣味性、故事性使其具有广泛的流传性;⑥印刷术的不断进步;(8分,每个要点2分,任答4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2)方针:兼容并包,思想自由(1分)
背景:北大宽松的学术氛围;新文化运动宣传科学思想和科学研究方法(提倡民主和科学);对传统文化和研究方法的批判、反思(新文化运动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胡适海归运用西方先进的学术研究方法;新型知识分子群体形成(6分,每个要点2分,答出3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3)变化:从单一的阶级斗争分析法到研究的多元化。(2分)
原因: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拨乱反正);兴起思想解放运动;实现改革开放;恢复双百方针;重视海外研究成果,国际交流频繁;(6分,每个要点2分,任答3点即可)
(4)因素:政治氛围;学术氛围;时代背景;学术者的思维方式;研究者的知识结构和科研能力等;(3分,答出一个给2分,答出两个要点以上给3分,其他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
(1)文学是一定时期社会特征的反映。明清时期,小说创作进入繁荣阶段,结合明清时期的社会特征,考生可以从经济、政治、思想、阶级、科技等方面分析小说呈现繁荣局面的原因。
(2)1917年,蔡元培到北京大学任校长,他采取了“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联系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有关史实和胡适的学术研究方法分析胡适“开启现代红学研究”的主要思想文化背景。
(3)第三阶段自1949年至1978年,用阶级斗争分析法研究《红楼梦》成为红学的主流;第四阶段自1978年至现在,由于思想领域的拨乱反正,重新贯彻双百方针,实行改革开放,红学研究从而进入了一个更加彻底的多元化时代。
(4)该问属于开放性的问题,考生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如政治氛围;学术氛围;时代背景;学术者的思维方式;研究者的知识结构和科研能力等都会影响到学术研究。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下列对明代“四大奇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B.《水浒传》开英雄传奇和武侠小说的先河
C.《西游记》堪称神魔小说的典范
D.《金瓶梅》是描写宫廷生活的经典之作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元代堪称中国戏曲的黄金时代,元杂剧更是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后人评价曰:“文而不晦,俗而不俚… …明白如话”。由此可见其艺术风格是(  )
A.以自然本色为主流
B.民主思想闪现其间
C.浪漫主义色彩浓厚
D.豪迈奔放婉丽飘逸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题干中的评价是说元杂剧的语言特点通俗易懂,像白话文一样,以自然本色流露为主,故选A。B项错误,民主思想是在明清之际开始出现;C项错误,元杂剧多是描述现实的黑暗,应该属于现实主义风格;D项说的是宋词的特点。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两宋词坛的风格虽有豪放与婉约之分,但李清照、辛弃疾等人的许多词作中均流露出较为浓厚的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所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A.战乱频繁,百姓流离失所
B.土地兼并激化社会矛盾
C.政治黑暗导致民不聊生
D.国家分裂、民族政权并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回顾已学知识可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忧患意识”产生于两宋的现状,因为当时国家分裂、民族政权并立导致战乱频繁,百姓流离失所,所以D的表述符合题意。而A是源于D,排除,BC不合题干主旨。故选D。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