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8-22 03:41:23
1、判断题 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①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向②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
③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④重农抑商政策已经不再实施
[?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判断题 封建土地私有制正式确立的标志是
[? ]
A.鲁国初税亩
B.商鞅变法
C.均田制的推行
D.鱼鳞图册的出现
3、判断题 明清时期中国对外贸易出现的新特点是
[? ]
A.海上贸易通道已取代陆上丝绸之路
B.民间的自发贸易成为海上贸易主体
C.丝织品成为对外贸易中的主要商品
D.开始与西欧国家形成直接贸易关系
4、判断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明中后期,徽州“贾人几遍天下”,“不知贸迁”而贫困者受到鄙视”福建各地出产的绸、纱绢、铁、纸张、耱及荔枝、柑桔,“下吴越如流水”。景德镇的瓷器、湖州的丝绵、漳州的纱绢、松江的棉布、杭州所产金箔及胭脂,行销日本,以至于有“大抵日本所须,皆产自中国”之说。明后期付元初在《论开洋禁书》中说:“西洋”(今泰国、柬埔寨等地)的苏木、胡椒、犀角、象牙,“皆中国所需要”;占有吕宋(夸菲律宾)的葡萄牙、西班牙人,“好中国绫缎杂缯”,湖州丝在原产地一斤值白银一两.运至其地则“得价二倍”。直至十九世纪初,中国手工产品在东南亚与东亚地区都保持其影响力。
——摘编自傅衣凌《明清时代商人及商业资本》等
材料二 泰西风俗,以工商立国,大较恃工为体,恃商为用,则工实尚居商之先:士研其理,工致其功,则工又必兼士之事……夫泰西百工开物成务,所以可富可强,可大可久者,以朝野上下敬之慕之,扶之翼之,有以激厉之之敌也……中国果欲发愤自强,则振百工以前民用,其要端矣。欲劝百工,必先破去千年以来科举之学之畦畛,朝野上下,皆渐化其贱工贵士之心。
——薛福成:《振百工说》
材料三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并且每天都还在被消灭。它们被新的工业排挤掉了,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采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中后期商业发展的特点和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薛福成等早期维新思想家关于工商业的主要观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世界市场格局的主要变化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江浙地区,在很早以前就是我国的粮仓……而到康、雍、乾时期,“本地(指江浙地区)所产米谷,不足供食用……”。以前地广人稀、物产不丰的湖广地区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逐步成为粮食供应的重要基地。过去的“苏湖熟,天下足”变成了“湖广熟,天下足”。此时,江浙地区经济作物广泛种植,粮食不能自给。松江种稻之地只占1/3,每年都从外地运进大量粮食,人口稠密、特别是集中了大批非农业人口的工商业城镇,更是家无隔宿之粮,江浙市镇更是如此。
——引自戴逸《简明清史》
——引自福建人民出版社《中国古代史》
——引自《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演讲大纲》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