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3-05 21:02:28
1、选择题 当人们参加强体力劳动大量出汗时,为了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机体必须进行多项调节,其中包括
①产生渴觉主动饮水?②没有渴的感觉
③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④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错解分析】本题做错的原因是没有准确理解水分调节的过程,体内缺水时要及时补充水分。
【正解】本题考查水分调节机制,机体水的调节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下丘脑分泌一种激素,称为抗利尿激素,有提高肾脏集合小管壁透性的作用。身体缺水时,抗利尿激素多,集合小管透性高,重吸收的水多,尿量就少。饮水过多时,抗利尿激素少,集合小管透性低,重吸收的水量少,尿量就多。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物质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
A.血红蛋白
B.葡萄糖
C.CO2、O2
D.氨基酸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部,不在血液中,更不在组织液、淋巴中,所以血红蛋白不是内环境的成分,A符合;葡萄糖,就是血糖,CO2和O2会随着血液运输,氨基酸经过小肠吸收后进入内环境,BCD不符合;答案是A。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下图为人体局部内环境物质交换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①中液体的pH能保持稳定,与其含有HCO3-和HPO3-有关
B.③中有氧呼吸的最终产物可参加体液调节
C.①中液体有蛋白质,④中液体没有蛋白质
D.②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比③中的低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人体内环境指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内环境=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双向渗透,组织液也可渗透进入淋巴,淋巴回流到血浆。动物体内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这两种调节协调作用,各器官、系统的活动才能协调一致,内环境的稳态才能得以维持,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才能正常进行,机体才能适应环境的不断变化。①是血浆,pH在7.35——7.45之间,在缓冲溶液的作用下能保持稳定,所以A正确。③中有氧呼吸的最终产物是二氧化碳,能通过体液运输,刺激呼吸中枢,所以B正确。①中液体有蛋白质即血浆蛋白,④即淋巴中也有蛋白质,所以C不正确。②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比③中的低,所以细胞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才能扩散到组织液中,所以D正确。
考点:内环境
点评:本题以人体局部内环境物质交换的示意图为背景,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迁移能力,难度不大。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体的内环境即指体液
B.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
C.细胞外液的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D.HCO3-、HPO42-对血浆pH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下列不是由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是
A.浮肿
B.手足抽搐
C.贫血
D.尿毒症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由于某种原因造成组织液的渗透压大于血浆渗透压,使进入组织液的水分增加,引起浮肿;人体血钙较低引起手足抽搐;红细胞过少或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过少造成贫血;血浆中尿素含量过高引起尿毒症。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内环境的稳态。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理解内环境的稳态。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