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3-05 19:24:45
1、选择题 图Ⅰ是某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图Ⅱ是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腺体名称, X、Y代表激素名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Ⅰ中,血液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被线粒体利用,需穿过10层磷脂分子层
B.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则会引起图Ⅰ中 A液减少
C.图Ⅱ中甲和乙所代表的结构名称分别是下丘脑和垂体
D.激素Y的名称是促甲状腺激素
E.图Ⅱ中①②③④四个过程,具有抑制作用的是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据图分析:血液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被线粒体利用,要依次穿过以下结构:1层红细胞膜、2层毛细血管壁细胞膜、1层组织细胞膜、2层线粒体膜,共6层生物膜,即12层磷脂分子层,故A错。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血浆渗透压下降,更多水分从血浆流向组织液,故A组织液增多,故B错。图Ⅱ表示激素调节的分级管理,甲和乙所代表的结构名称分别是下丘脑和垂体, 激素X、Y的名称分别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故C正确。图Ⅱ中①②③④四个过程,具有抑制作用的是③④,②是促进作用,故D错。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和激素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物质
B.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
C.人在剧烈运动时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的pH值仍能维持稳定
D.内环境中的血浆、淋巴、组织液等的成分稳定时机体就达到稳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内环境的稳态指的不仅仅是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还包括理化指标等多方面的相对稳定,故D错。血浆中的缓冲物质可维持血浆pH值的相对稳定。
考点:本题考查稳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相关系统为
A.呼吸、循环、泌尿、神经
B.消化、泌尿、内分泌、循环
C.循环、消化、呼吸、泌尿
D.神经、消化、呼吸、循环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相关系统为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故选C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在安徽阜阳农村出现的“大头娃娃”,经诊断为营养不良造成的,导致婴幼儿身体浮肿的原因可能是
A.血浆中蛋白质过多
B.血液中尿素含量过高
C.血糖含量过高
D.血浆中蛋白质过少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当蛋白质摄取不足时,会使血浆蛋白合成减少,血浆渗透压减小,组织液滞留而浮肿。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列关于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细胞内葡萄糖的氧化利用发生障碍,可导致血糖升高
B.糖尿病是由于经常摄入过量的糖所引起的
C.胰岛细胞产生的激素均能降低血糖含量
D.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协同调节血糖平衡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加速肝糖原分解,提高血糖浓度;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细胞内葡萄糖的氧化利用发生障碍,会使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减少,从而可导致血糖升高,所以A正确。糖尿病患是指血糖浓度过高,并且尿液是有葡萄糖排出,而不是由于经常摄入过量的糖所引起的,所以B不正确。胰岛B细胞产生的激素能降低血糖含量,而胰岛A细胞产生的激素能提高血糖含量,所以C不正确。是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协同调节血糖平衡,而不是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所以D不正确。
考点:内环境稳态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识记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