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8-15 04:07:29
1、选择题 把一株绿色植物移到含C18O2的空气中,18O在植物体最早出现在
A.C6H12O6
B.三碳化合物
C.H2O
D.丙酮酸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植物吸收CO2通过在叶绿体的基质中才固定形成三碳化合物,再还原成有机物,所以B选项正确。
考点:考查光合作用过程。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关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中间产物中都有丙酮
B.是否产生二氧化碳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主要区别
C.高等生物进行有氧呼吸,低等生物进行无氧呼吸
D.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进行的场所相同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了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
A.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中间产物中都有丙酮酸,而不是丙酮。故不正确。
B.是否产生二氧化碳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主要区别,植物的无氧呼吸也产生二氧化碳,故不正确。
C.高等生物能进行有氧呼吸,也可进行无氧呼吸;同样,低等生物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无氧呼吸,故不正确。
D.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进行的场所相同,都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故正确。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某含15N标记的双链DNA分子含有400个碱基,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的30%;其中的一条链上腺嘌呤有20个,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该DNA分子中的碱基排列方式共有2004种
B.该DNA分子中4种碱基的比例为A:T:G:C=1:2:3:4
C.该DNA分子连续复制2次,需要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420个
D.该DNA分子在14N 的培养基连续复制2次,含15N标记的DNA分子占25%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该双链DNA分子含有400个碱基,则该DNA共含有200对碱基,则碱基的排列方式共有4n种(n代表碱基对数)=4200种,A项错;该DNA分子中,A+T之和占全部碱基的30%,得A+T=400×30%=12O个,进而推出G+C=400×(1-30%)=280个,又因为双链DNA分子中A=T,G=C,所以该DNA分子中4种碱基的比例为A:T:G:C=3:3:7:7,B项错;该DNA分子中鸟嘌呤脱氧核苷酸有120个,该DNA分子连续复制两次,需要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2n-1)×120=420个(n为复制次数),C项正确;DNA分子的复制为半保留复制,含15N标记的双链DNA分子在含有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2次,共产生4个双链DNA分子,其中含15N标记的的DNA分子有2个,占总数的50%,D项错。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DNA分子的特点、复制及同位素标记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并能用数学方式描述生物学现象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细胞周期包括G1期、S期、G2期和M期。抑素是细胞释放的、能抑制细胞分裂的物质,主要作用于细胞周期的G2期。 M 期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一种促进染色质凝集为染色体的物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S期时间较长的细胞更适合做“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材料
B.如果缺少氨基酸的供应,动物细胞一般会停留在细胞周期的S期
C.抑素抑制 DNA 复制所需蛋白质的合成,阻断细胞分裂
D.M期细胞与G1期细胞融合,可能不利于G1期细胞核中的DNA表达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M期较长的细胞适合做观察有丝分裂的实验材料,故A错误。如果缺失氨基酸的供应,动物细胞一般会因无法合成蛋白质而停留在G1期,故B错误。G2期DNA复制已经完成,故抑素作用不是作用于G1期,故C错误。M期中含有一种促进染色质凝集为染色体的物质,与G1期细胞融合后,DNA无法复制转录,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分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对信息提取分析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唾液腺细胞合成的酶分泌到细胞外的方式是
A.主动运输
B.协助扩散
C.自由扩散
D.胞吐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唾液腺细胞合成的酶是蛋白质,通过胞吐分泌到细胞外的方式,不能直接通过细胞膜,故A.主动运输B.协助扩散C.自由扩散 都错。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