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8-09 08:23:13
1、选择题 用放射性同位素35S标记噬菌体的外壳蛋白质,用其浸染细菌,当噬菌体在细菌体内大量增殖时,对被标记物质进行测试发现,细菌细胞内无放射性。下列关于这一现象的解释,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被标的噬菌体的外壳没有进入细菌细胞中
B.噬菌体DNA进入了细菌细胞内
C.噬菌体在细菌细胞中增殖是受噬菌体DNA控制
D.噬菌体在细菌细胞中增殖受细胞外的噬菌体外壳蛋白质控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只是将其DNA注入细菌,并以其DNA为模板进行噬菌体DNA的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答案D。
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点评:噬菌体侵染细菌只是将其DNA注入细菌体内,抓住这一点,本类题目就可以顺利解答。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已知1个DNA分子中有4 000个碱基对,其中胞嘧啶有2 200个,这个DNA分子中应含有的脱氧核苷酸的数目和腺嘌呤的数目分别是
A.4 000个和900个
B.4 000个和1 800个
C.8 000个和1 800个
D.8 000个和3 600个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在DNA分子中,碱基数等于脱氧核苷酸数,并且DNA分子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和T配对,G和C配对,因此A一定等于T,G一定等于C,因此腺嘌呤=(4000-2200×2)/2=1800。
考点:DNA分子中碱基的计算
点评:本题考查了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DNA分子碱基计算中应用,属于对理解、应用层次的考查。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某DNA分子含m对碱基,其中腺嘌呤有A个。该DNA在连续复制时,对所需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数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第二次复制时,需要3(m-A)个
B.在二次连续复制过程中,共需要3(m-A)个
C.在第n次复制时
D.需要2n-1(m-A)个
E.在n次复制过程中,总共需要(2n-1)(m-A)个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双链DNA分子中,A的数目=T的数目、G的数目=C的数目,由此可推知双链DNA分子中C的数量=(2m-2A)/2=m-A。第二次复制需要的碱基数为(22-1)*(m-A)-(21-1)*(m-A)=2(m-A);A错误。连续两次复制需要的C的数量=(22-1)*(m-A)=3(m-A);B正确。第n次复制时需要的C的数量=(2n-1)*(m-A)-(2n-1-1)*(m-A)=2n-1(m-A);C正确。在n次复制过程中需要的C的数量=(2n-1)(m-A)个;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DNA复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对知识的理解及计算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实验课上,班级同学做“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与其他同学相比,某同学制作的装片在镜检时发现视野中长方形细胞偏多、存在明显的细胞重叠现象且分生区细胞处于分裂期的偏少,不可能的原因是
A.取材部位不合适
B.取材时间不恰当
C.解离时间不合适
D.所取根尖长势不够旺盛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解离时间短则不易使细胞分离,观察时细胞容易重叠,压片用力过轻则细胞不易分散,取材部位不好,处于伸长区,细胞呈长方形,所以B选项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某DNA分子含有800个碱基对,其中含有A碱基600个。该DNA分子连续复制数次后,消耗周围环境中的含G的脱氧核苷酸6200个,该DNA分子复制了
A.4次
B.5次
C.6次
D.7次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了DNA分子复制的相关知识。
DNA分子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根据题意得知,DNA分子含有800个碱基对,含有A碱基600个,则含有G碱基200个。连续复制数次后,消耗周围环境中的含G的脱氧核苷酸6200个,加上原有的G碱基200个,共有6400个。所以DNA分子复制了5次。选B。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