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30 19:36:46
1、选择题 根据上题病毒入侵机体后引起血液中抗体浓度变化的规律,为提高人体对病毒的免疫能力,应采取的措施是向人体注射
A.灭活抗原
B.抗体
C.抗生素
D.抗病毒药物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点为免疫调节。二次免疫的产生抗体的速度快,产生量高。为了提高人体对病毒的免疫能力,用抗原刺激机体可引发初次免疫使机体中产生记忆细胞和抗体,同时为了避免抗原对机体产生伤害,抗原要先灭活,答案为A。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人体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
A.组织液
B.淋巴
C.血浆
D.血液
参考答案:A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毛细血管内流动的是血浆,管外是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内流动的是淋巴,管外是组织液;而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不是内环境。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相关内容,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内环境必须保持稳定,细胞才能进行正常生命活动,有关论述不正确的是
A.由于血浆中含有H2CO3、NaHCO3等缓冲剂,它的pH才能正常
B.内环境体温调节受到下丘脑控制
C.剧烈运动积累了乳酸、碳酸,肌肉感到酸胀,并随排尿使这些物质排出而症状消失
D.血浆中缺少蛋白质引起组织水肿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如H2CO3/NaHCO3等,能够使血浆中过多的酸或碱中和,调节血浆中pH值相对稳定;内环境的体温调节中枢是下丘脑,说明内环境体温调节中枢受到下丘脑控制;剧烈运动产生的乳酸、碳酸进入血浆后,与NaHCO3反应,生成乳酸钠、碳酸钠、H2O和CO2,排出体外,从而维持pH值的相对稳定;若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降低,组织液回流受阻,引起组织水肿。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pH调节、体温调节和组织水肿的知识。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pH值相对稳定的原因以及组织水肿的原因。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关于人体稳态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胰岛素长期分泌不足的人会逐渐消瘦,其直接原因是糖元合成受阻、糖元储备减少
B.水分在人体内的调节只受抗利尿激素的影响,垂体合成和分泌的该激素作用于肾小管
C.人的体温源于体内新陈代谢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热量,调节中枢主要在下丘脑
D.当人处于寒冷的环境中时,皮肤的血管舒张、立毛肌收缩,这是通过神经调节来完成的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考查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糖尿病人逐渐消瘦,其直接原因是胰高血糖升高,促进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人体内水的调节既有神经调节,又受抗体利尿激素调节,下丘脑某些细胞分泌抗利尿激素后储存到垂体后叶;当人处于寒冷环境时,皮肤毛细血管收缩,立毛肌收缩。此题较难。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据图判断,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
B.组织液中的CO2可参与pH稳态的调节
C.组织液中的物质固定不变
D.过程b或c受阻可导致组织水肿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内环境是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中血浆和组织液之间,故其内环境就是血浆和组织液;A正确;
组织液中PH的调节,主要靠体内的缓冲对进行如NaHCO3/H2CO3等;故二氧化碳可以参与其PH的条件B正确;
组织液中的物质是相对稳定的,不是固定不变;C错误
b 或c受阻,导致组织液增多,即组织水肿;D正确;
考点:内环境定义、稳态
点评:D选项中学生可以学着归纳能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如下
组织水肿原因:①肾炎;②营养不良;③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④淋巴回流受阻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