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30 17:15:57
1、选择题 下列因素中与光化学烟雾形成有关的是
[? ]
A.红外线
B.紫外线
C.SO2
D.CO2
2、连线题 人口的数量常常随环境资源的改变而发生波动。下图为人口自动调控图(注:环境中的人口容纳量是指环境资源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3、选择题 我国控制人口增长的基本国策是
[? ]
4、填空题 请仔细阅读以下事例,利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事例一:我国某海岛的天然林覆盖率在1965年为25.7%,1974年为18.7%,1981年仅为8.35%,并且因遮盖地面程度大大降低,从而导致了坡垒等珍稀树种濒临灭绝,裸实等珍贵药用的植物已经绝迹。
事例二:一种原产日本的林业害虫于20世纪80年代侵入我国华南沿海地区,并由于缺乏天敌而迅速蔓延开来。据1990年统计,这种害虫使该地区13万多公顷的马尾松林受到危害。
事例三:日前云南昆明滇池中水葫芦(又名“风眼蓝”、“风眼莲”,为水生直立或漂浮草本植物)疯狂扩散,覆盖水面,遮住阳光,耗去水中氧气,使许多鱼类死亡。另外蓝藻也大量繁殖,导致滇池部分水域水质黏稠,发黑发臭。
事例四:据国家林业局发布的一项调查表明,我国已经成为受荒漠化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全国以上的国土荒漠化,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
(1)以上事例可以说明人类的哪些活动可能导致现有群落的破坏而引起群落的演替?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在草原地区,从防止草原群落的演替出发,应如何合理利用草原?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上事例说明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_____和______进行。
(4)水葫芦与其他水生植物的关系是_______。生活在滇池中的所有生物构成_______,其中全部的水葫芦构成一个_______。通过上述例子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5)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首要目标是________。
A.开展生态旅游 B.发展畜牧业 C.增加木材产量 D.改善生态环境
5、连线题 下图表示某物种迁移到一个新环境后,其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
(1)从曲线的走势来看,该种群刚迁入时,经历了一个快速的增长时期,曲线呈现出近似______增长;当种群数量越来越多,由于_______有限,曲线呈现出_______增长;最后曲线呈现出有规律的_______。
(2)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K值)大约对应于图中的哪个点?____________。
(3)该物种的进入可能会对当地其他生物的K值产生影响,说出一种影响并加以解释。
(4)在生物圈中,人口的K值是有限的。人口增长过快对生态环境会产生沉重的压力,为此我们应采取什么样的对策?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