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27 23:20:41
1、选择题 在有氧状况下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会受到抑制(巴斯德效应)。有人将酵母菌破碎获得细胞匀浆,并把部分细胞匀浆离心后得到上清液(含细胞质基质)和沉淀物(含线粒体),由此得到三种物质:细胞匀浆、上清液和沉淀物。再向下述三套装置中各自加入上述三种物质中的某一种(设为X、Y、Z),装置一:葡萄糖溶液+无菌水+X,装置二:葡萄糖溶液+无菌水+ATP+Y,装置三:葡萄糖溶液+无菌水+氧气+Z,各装置中各种剂量均适宜。最后检测三套装置中有无CO2产生。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A.本实验中加入三套装置的物质X、Y、Z应该都是上清液
B.本实验的各装置中不加细胞匀浆是为了排除有氧呼吸的干扰
C.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有氧状况下抑制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因素是氧气还是ATP
D.本实验的唯一自变量应是加入三个装置中的酵母菌提取物质(X、Y、Z)的种类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可知,本实验为验证有氧状况下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会受到抑制,所以不能用细胞匀浆,否同无法判断产生的二氧化碳是有氧呼吸产生还是无氧呼吸产生,B正确;根据三组实验装置设计可知,区别在于ATP和氧气的使用,可用来探究有氧状况下抑制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因素是氧气还是ATP,C正确;由于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质基质,葡萄糖不能直接在线粒体中反应,且实验设计要保证单一变量,所以X、Y、Z三种物质相同,都是细胞质基质,即上清液,A正确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呼吸探究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对于大棚栽培的农作物,下列增产措施并不是通过增强光合作用速率实现的是
A.给农作物增施氮肥和镁BE(提供植物营养的肥料)
B.大棚栽培的农作物通过增施农家肥料补充CO2
C.给农作物补充适宜强度的人工光照
D.夜间适当降低农作物的环境温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A、B和C选项都是通过增强光合作用速率实现增产的。夜间适当降低农作物的环境温度,导致酶活性降低,从而减少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最终达到增产的目的,可见该措施是通过减弱呼吸作用速率实现增产的。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下列情形与下图中坐标曲线走势相符的是:
A.人体肌细胞中ATP生成量随氧分压的变化
B.在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随CO2含量的变化
C.一个细胞周期中DNA含量随时间的变化
D.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其后代连续自交若干代,后代中显性纯合子的比例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在氧分压为0时,人体肌细胞可以发生无氧呼吸,产生少量的ATP,随着氧分压增加,细胞发生有氧呼吸产生ATP的量增加,超过一定氧分压,ATP的量不再增加,符合该曲线,A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ATP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面为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上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
B.⑤可以无限增殖
C.④中的筛选是为了获得能产生多种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D.②中培养基应加入选择性抑制骨髓瘤细胞DNA分子复制的物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单克隆抗体:由单个B淋巴细胞进行无性繁殖形成的细胞系所产生出的化学性质单一、特异性强的抗体。从图中分析可知,④中的筛选是为了获得能产生特定的抗体而不是多种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故C不正确。
考点:动物细胞工程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识记动物细胞工程的相关知识,了解动物细胞融合的过程及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将1毫升5%的胃液溶液倒入装有10毫升蛋白质胶体的试管内,置于25℃的温水中水浴,研究其对蛋白质的消化情况。下列各方法中能提高酶活性的是
A.把实验温度提高到37℃
B.在试管内再加入1毫升5%的胃液溶液
C.将pH由3调节为7
D.在试管内加入1毫升唾液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因人的体温是37℃左右,故将温度由25℃提高到37℃能提高酶的活性,A项正确;往试管中再加入1毫升5%的胃液溶液,可以增加胃蛋白酶的量,提高反应效率,但不能认为酶的活性提高B项错误;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1.5~2.2,故PH调节为7时,可能会使酶变性失活,C项错误;唾液中无蛋白酶,但唾液作为溶剂,会使溶液的PH变大,酶的活性下降,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