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11 08:21:53
1、连线题 农业生产中为提高作物产量,常将玉米和大豆间隔种植(间作),如图所示,请运用相关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玉米茎秆较高,大豆茎秆较矮,从光合作用角度分析,玉米和大豆间作种植的优点是:可确保良好的通风,增加周围______的含量,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
(2)大豆和玉米间作,在大豆根部形成根瘤菌,从而提高土壤氮元素的含量,促进玉米和大豆植株体内 _________和________等生物大分子的合成。
(3)上图表示玉米在两种光照条件下的光合速率变化曲线,当外界CO2浓度为a时,玉米叶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CO2量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等;当CO2浓度为b时,在350lx光照条件下增加CO2浓度,光合速率不再增加,这主要是因为光合作用的________阶段产生的______________有限。从图中可以看出,影响玉米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O2
(2)蛋白质? 核酸
(3)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 光反应? ATP、NADPH? CO2浓度、光照强度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在一定浓度的CO2和适宜温度(25℃)条件下,测定小麦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速率,结果如下表,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黑暗条件下小麦叶肉细胞能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
(2) 当光照强度超过9千勒克司时,小麦光合速率不再增加,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 。
(3) 当光照强度为3千勒克司时,小麦固定的CO2的量为__________(mg CO2/l00 cm2叶·小时),当光照强度为9千勒克司时,小麦固定的CO2的量为___________(mg CO2/100cm2叶·小时)。
(4) 为了探究高温(30℃)、强光照(15千勒克司)对小麦叶片与玉米叶片光合作用影响程度的差异,研究小组设计了下表所示的实验方案:
①?若实验测得c≈d,则说明______________。
②?有人认为上述实验方案可去掉1、3组,由2、4组直接比较就能得出结论。你认为该做法是否可行?请说出理由。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光照强度;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2)暗反应的限制(或CO2浓度的限制)
(3)8;40
(4)①高温、强光照对玉米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不大
②不可行;仅通过2、4组相互对照只能得出两种植物在高温、强光照下光合作用的差异,缺乏自身对照,不能得出该条件分别对两种植物光合作用影响程度的大小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连线题 根据光合作用过程中固定二氧化碳途径的差异,可把植物分为C3植物和C4植物。根据所学知识及题中所给的实验条件回答下列问题并完成有关的实验内容。
(1)C4植物固定二氧化碳的途径有C3途径和C4途径,其中,先发生的并且需要消耗细胞代谢产生ATP的是___________途径。
(2)如果把正常生长的C3植物和C4植物同时移到一个干旱、低二氧化碳、强光照的环境中,在一定时间内测定两种植物叶绿体内的三碳化合物含量,下降得比较快的是________植物。
(3)科学家们发现C4植物的叶肉细胞不能合成淀粉的原因是缺少暗反应所必需的三羧酸酶系现选取玉米叶片细胞进行实验,下面是一个不完整的实验图解:
①.取A液2ml,注入试管内,再往试管内滴入一滴碘液,试管液体会_____(填“变蓝”或“不变蓝”)。
②.为了证明C4植物叶肉细胞中因缺少暗反应所需的三羧酸酶系而不能合成淀粉。请利用图解中所提供的材料和下面提供的试剂,完成设计实验内容:试剂:A液、B液、三羧酸酶系稀释液、清水、碘液、试管、吸管、水浴锅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三支洁净的试管标号为1、2、3。
第二步:在1、2号试管中加入A液2ml,3号试管加入B液2ml。向1、3号加入1ml清水,向2号试管加入_______。
第三步:分别向3支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__,后通入适宜浓度的二氧化碳且在25℃水浴中保温。
第四步:一段时间后,取出3支试管,各加入2滴碘液,观察试管中液体颜色变化。
实验现象是:1号试管不变蓝,2和3试管变蓝。
参考答案:(1)C4
(2)C3
(3)①.不变蓝? ②.第二步:1ml三羧酸酶系稀释液? 第三步:等量的ATP、NADPH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以测定的CO2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研究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光照相同时间,3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与30℃时相等
B.光照相同时间,在20℃条件下植物积累的有机物的量最多
C.温度高于2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开始减少
D.两曲线的交点表示光合作用制造的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的量相等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A.Benson与M.Calvin于1949年采用放射性同位素自显影技术对光合作用进行研究。以下是他们研究过程的简述:往小球藻培养液中通入14CO2,分别给予小球藻不同的光照时间后,立即杀死小球藻,从培养液中提取产生的放射性物质进行自显影分析。结果如下:
请根据上述实验资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A.Benson与M.Calvin研究的是光合作用的______________过程。
(2)实验结果证明:CO2进入叶绿体后,最初形成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果说明:从CO2进入叶绿体产生有机酸的整个过程,所经历的物质变化的主要特点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结果说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还包括__________。
(5)如果在照光的情况下,用14CO2“饲喂”小球藻一段时间后,突然将“CO2清除掉,将可以在叶绿体中发现大量的什么物质?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暗反应
(2)3-磷酸甘油酸
(3)产生的有机物主要是磷酸化糖类
(4)氨基酸、有机酸等
(5)与CO2结合的有机物(如C5化合物等)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