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3 05:00:22
1、填空题 1926年,科学家观察到,当水稻感染了赤霉菌后,会出现植株疯长的现象,病株往往比正常植株高50%以上,并且结实率大大降低,因而称为”。科学家进行了实验将培养过赤霉菌的培养基滤液喷施到健康的水稻幼苗上,发现这些幼苗虽然没有感染赤霉菌,却出现了恶苗病的症状。1935年,科学家从培养滤液中分离出致使水稻患恶苗病的物质,称之为赤霉素,多年后被证实为一种植物激素。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1926年,科学家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做出了假设_______(填字母),并进行了相关实验。
A.赤霉菌可以促进植株增高
B.赤霉菌能产生赤霉素促进植株增高
C.赤霉菌可能产生促进植株增高的特殊物质
(2)1935年,科学家分离出赤霉素时不能确定它是一种植物激素,理由是植物激素是在_______合成的,而分离出的赤霉素是由_________产生的。
(3)玉米矮化病毒能显著抑制玉米的生长,因而感染了这种病毒的玉米植株非常矮小。在不考虑病毒对其他植物激素影响的情况下,利用玉米幼苗设计实验,证明”。
实验步骤:
①.将__________ 平均分成甲、乙两组,同时用玉米矮化病毒处理。
②.甲组喷洒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乙组喷洒___________。
③.在相同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量___________,记录数据,并计算__________。
若实验结果为_____________,证明实验结论是正确的。
2、选择题 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3、连线题 为研究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研究者将菜豆幼苗制成的插条插入蒸馏水中(图1),对插条的处理方法及结果见图2。
(1)细胞分裂素是一种植物激素。它是由植物体的特定部位____________,再被运输到作用部位,对生长发育起____________作用的____________有机物。
(2)制备插条时除去根系和幼芽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插条插在蒸馏水中而不是营养液中培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从图2中可知,对插条进行的实验处理包括_______________。
(4)在实验I中,对A叶进行实验处理,导致B叶________。该实验的对照处理是________。
(5)实验Ⅲ、Ⅳ的结果表明,B叶的生长与A叶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研究者推测“细胞分裂素能够引起营养物质向细胞分裂素所在部位运输”。为证明此推测,用图1所示插条去除B叶后进行实验,实验组应选择的操作最少包括________ (填选项前的符号)。
a.用细胞分裂素溶液涂抹A1叶? b.用细胞分裂素溶液涂抹A2叶
c.用14C-淀粉溶液涂抹A1叶? d.用14C-淀粉溶液涂抹A2叶
e.用14C-氨基酸溶液涂抹A2叶? f.用14C-细胞分裂素溶液涂抹A2叶
g.检测A1叶的放射性强度
4、选择题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赤霉素能促进细胞伸长
B.细胞分裂素合成于植物体任何部位
C.乙烯是一种气体激素
D.脱落酸能抑制细胞分裂
5、综合题 为了验证某大豆品种的矮化特性与赤霉素的含量有关,请用所给定的实验材料,完成下列实验步骤并回答问题:
实验材料:具2片真叶且长势相同的该品种大豆幼苗若干、完全培养液、蒸馏水、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喷壶等。
(1)实验步骤:
①.将上述大豆幼苗平均分成A、B两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实验组,分别置于等量的完全培养液中培养。
②.用喷壶分别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喷洒在A、B两组幼苗上。
③.将两组苗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温度和光照等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植株的__________。
(2)预测实验结果:___________。
(3)上述实验中,如果A、B两组各选用1株幼苗进行实验,是否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