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3-16 03:45:02
1、选择题 已知某DNA分子有a对碱基,其中含胞嘧啶m个。若该DNA分子连续复制2次,则需要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为
A.1.5×(a—m)
B.2×(a-m)
C.3×(a-m)
D.4×(2a-m)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DNA分子有a对碱基,其中含胞嘧啶m个,则胸腺嘧啶为a-m;复制2次,则需要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数=(2n-1)×(a-m)= 3×(a-m);选C。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某DNA分子片断含有200个碱基对,其中A为60个,该片段连续复制三次所需C的数量为
A.980个
B.280个
C.320个
D.360个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已知DNA片段含有200个碱基对,即400个碱基,其中A=60个,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60个,则C=G=140个。该片段连续复制三次所需C的数量=(23—1)×140=980个。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应用和DNA半保留复制的相关计算。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应用能力和计算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图表示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据图分析可得出?
①a阶段为有丝分裂、b阶段为减数分裂
②L点→M点所示过程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③GH段和OP段,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是相等的
④MN段发生了核DNA含量的加倍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图中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可知,a阶段为有丝分裂,b阶段为减数分裂的两次分裂,c阶段为受精作用后的第一次有丝分裂。故①正确;L点→M点染色体数加倍,表示受精作用的完成,受精作用过程有精卵细胞膜的融合,能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②正确;GH段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是2n,OP段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加倍为4n,③错误;MN段包括有丝分裂的间期、前期、中期,在间期有DNA的复制,④正确。
考点: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
点评:本题通过曲线图的形式考查了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属于对识图、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有一定的难度。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将用15N标记了DNA分子的细菌,放到含14N的营养基上培养。若连续分裂两次所产生的新个体,它们DNA中所含?14N与15N的脱氧核苷酸链的比是
A.1∶1
B.2∶1
C.3∶1
D.1∶3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细菌连续分裂两次,说明DNA连续复制两次,产生4个DNA分子,根据半保留复制原则,4个DNA中只有2个DNA各有一条链含15N。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测得某DNA片段含有碱基1600个,其中腺嘌呤占27.5%,问该DNA复制两次需要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有多少个
A.2520个
B.1480个
C.1080个
D.720个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已知DNA片段含有碱基1600个,其中腺嘌呤占27.5%,即A=T=1600×27.5%=440个,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C=G=(1600—440×2)÷2=360个。该DNA复制两次需要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数目=(22—1)×360=1080个。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和DNA半保留复制的相关计算。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应用能力和计算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本题难度:一般